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似是故人来

2011年07月06日 09:37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程陟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相熟的人,打电话一开口就要问,在哪里混?不用称呼,这句话等于过去人们见面常说的———吃饭了吗?“吃饭了吗?”这是在这个温饱年代里的逐渐死亡的问候。光阴总是在不断地覆盖,连个招呼和提示都不给,当你用回忆发现过去被覆盖以后,往往已经是多年以后了。

我不是一个喜欢流连夜店夜夜笙歌的人,但是喜欢偶尔跟朋友在熟悉的酒吧里泡一泡,聊聊生活的问题、感情的问题。去那些地方是因为彼此都不愿意到家里。过去总是听人邀请朋友说———有空到家坐坐?现在这些邀请几乎绝迹了,家里的对讲机几乎是留给那些送货或者上门维修的陌生人。

把门设在星巴克或者书吧,把门铃安在KTV或者俱乐部,更多时候,把欲望用网络线路传送着。

上个星期跟一群很奇怪的组合去唱K,本地的外地的,中青少三代一起摁着点歌遥控器,两个话筒,几乎是梅花间竹的顺序,旧歌、新歌、旧歌、新歌地轮流着。到了最后,终于就只剩下了新歌的声音,看上去不像是前辈谦让,而是实在提供不了那么多旧歌比如什么《北京的金山上》、《草原之夜》之类的,屏幕上剩下两个花样少女使劲跳舞,自信而骄傲地大声唱着。

喝茶,吃水果,吃点心,嗑瓜子。

反正没得唱歌的还是要拼命动嘴巴,倒像一个个不服从的顽童。后来,一个准备做妈妈的女人,说起她在读本科时唱卡拉OK的狂热劲,她罗列出的成名曲,什么《秋去秋来》、《千千阕歌》、《谁的眼泪在飞》等等。一听之下,真的心惊胆跳。这些曲目根本是无法抹掉的,不是因为歌的经典,而是因为年代的经典。我对她们说,那些时候很狂热地想唱卡拉OK但是又没有钱到真正的歌厅去唱,只好在学校附近路边的一档露天的大排档唱,那个很有经营头脑的老板,摆一个21寸电视机,两个劣质音箱,一个廉价话筒,每点一首一块五毛。好多个晚上,顶着好大的月亮好大的天,我们跟一群无聊的民工一起,坐也没得坐,拿着话筒,吼得马路两边的车马都要落荒而逃。这种廉价的OK,依然被我们唱得津津有味。

是啊,是啊,我们那时也是这样的……

我和几个有类似经历的人开始很热烈回忆过去那些廉价的娱乐了。

耳边忽然响起一首熟悉的歌,我们刚才还在数到它,做梦都能记得是一首唱到烂了的《似是故人来》。两个少女美眉傻了眼,拎着话筒过来问———

这是谁点的歌?

一片寂静,我们面面相觑。一瞬间谁也不敢与这首歌相认。

少女美眉看看我们,不解地看看屏幕,又说,没人唱的,大概是点错的,那我们就删掉了吧。

《似是故人来》在音箱里变了一个调,迅速地被一首陌生的新歌覆盖了。

程陟

[责任编辑:陈书娣] 标签:似是故人来 新歌 千千阕歌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