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与离场:原生态民歌的传播
最近,我行程数万里,跨越20余个省区。从辽阔的蒙古草原到绚丽多姿的云贵川渝,从寂静纯净的雪域青藏到黄沙漫天的西域新疆,从古朴苍劲的黄土高原到底蕴深厚的中原大地,从率真豁达的白山黑水到妩媚曼妙的江南水乡,从渔歌飘扬的东海之滨到守望质朴和良知的客家山乡,喝着马奶酒听百折千回的蒙古长调,啃着瓜果赏刀郎木卡姆,走进苗寨听飞歌,立在河畔对客家山歌。
原生态民歌的那份真善美、那种质感的意境,让人惊叹。但我同时为原生态民歌的生存状态深深地担忧。由于现代娱乐方式的介入,由于人口的流动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原生态民歌已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如果没有民族音乐作为文化记忆,我们还有什么民族特性可言?
以“在场”与“离场”两种传播手段相结合,也许能挽原生态民歌于不灭。
原生态民歌的在场传播方式是,传授方与接受方之间没有技术媒介的介入,人与人之间口耳相传,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下列几种:年轻人向长辈或当地歌师、民间艺人学习;人们在民俗节日活动中用歌声抒发情感、传递信息;通过原生态民歌固有的教育性、哲理性内容,以教育的方式传播。
离场传播方式是,大众媒体介入原生态民歌的传播过程。主要有:以书面形式出现的乐谱、印刷出版物等;以传播原生态民歌为主的音响媒介;音响与影像相结合的传播媒介,如央视音乐频道的《民歌·中国》栏目。
要保护和传承好原生态民歌,首先应保护好传播者和传播空间,应从5个方面着手:
一是保存好原生态民歌传承者,在生活和经济上对其予以援助。这是原生态民歌保持生命力的保证。
二是自然传播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把民间歌师请进音乐专业院校,对具有一定音乐素养的学生进行口耳相传的近距离教育,让原生态民歌在专业院校中传播开来,并重视发挥青年人和技术人员的传播作用,让他们从中闯出文化创意产业的路子来。实践表明,千人一腔的学院派歌唱方式,是抹杀个性的,是令人生厌的。
三是加强对原生态民歌所依赖的文化生态的保护。在保护区内要对原生态环境中形成的生活生产方式、社会习俗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全面的保护,给原生态民歌的自然传播一个更加广阔的社会空间。可以结合旅游开发进行,但又不能过于商业化。
四是政府应该对现存的、具有传播功效的民间民俗节日活动加强宏观指导,并发动、鼓励民间的传歌组织发挥作用。
五是重视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语言和汉族方言的教育、保护是原生态民歌保护和传承的前提。风格迥异的原生态民歌绝大多数都是用本地区的方言进行传播的。因此,对于本土民族语言的保护就成了构建原生态民歌自然传播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