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百岁现代主义诗人纪弦去世 是台湾现代诗开山鼻祖

2013年07月24日 08:30
来源:新京报 作者:江楠

大陆影响

在诗歌史上刻下“你的名字”

台湾诗歌在上世纪80年代被引介到大陆,诗人王家新也正是那时第一次读到了纪弦的诗歌,“当时还常常将纪弦和痖弦弄混”。

王家新很喜欢纪弦的诗歌,他认为纪弦的诗歌将文言文和现代口语相结合,形成了一种语言上的张力,既有古典美又有现代性。“他的诗歌体现了早期现代主义的一些特点,比如追求语言的新奇、陌生感,有一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感觉”。王家新也觉得纪弦的诗歌没有流于语言技巧的玩弄,而是有着很真实的内在感受,“他的诗将语言追求和内在表达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让我们读了有感受。”

王家新曾在文章中分析纪弦的诗作《狼之独步》,他写道“这并不是在‘玩语言’,如‘飒飒的,飒飒飒飒的’这句‘名句’,诗人发明了一种拟声词,并有意把它拖长、断开,但这并不是无意义的语言游戏。细心体会吧,正是这种‘飒飒的,飒飒飒飒的’,把我们引向了一种诗的倾听。”

■ 诗人评说

蓝蓝

纪弦的诗我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读得多一些,后来读得比较少了。当时的感觉是他很现代,相对大陆当时的诗歌,他显得很先锋,受西方的影响比较大。因为他和洛夫等一批诗人都是用汉字写诗,让我印象很深,发现原来还有另外一种汉语诗歌的格局,还是很有启发的。

屠岸

我第一次读他的诗大概在敌伪时代的上海。他比我大十多岁,是我前一辈的人了,我和他没有通过信,也没有见过面。他的诗歌属于现代主义甚至是后现代主义,在台湾和海外有比较大的影响。抗战时期,他在上海办过一个刊物叫《诗领土》,当时他的笔名叫路易士。

说到这还有一个笑话,他大概知道我这个人也写诗,就派一个人来和我联系,但那天我恰恰不在家。我母亲问他是哪里的,他说是《诗领土》的。我母亲听成了司令部,她就很害怕,说怎么日本宪兵司令部来找我的儿子了?她就说我儿子不在这里,《诗领土》的人就没再和我联系过。纪弦的诗总的来说,我读得不多,我感觉他的语言有一些新的东西,不是很传统,是一种现代主义的风格。

■ 诗人小传

手杖与烟斗

纪弦,本名路逾,1913年4月27日年出生于河北省清苑县,少年时居于扬州多年,1933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29年,他写作与初恋同步。1933年他用路易士做笔名,自费出版《易士诗集》。1934年在《现代》杂志发表诗作。他曾和杜衡合办《今代文艺》,并组星火文艺社,也曾和徐迟、戴望舒合办《新诗》月刊。1945年他开始使用纪弦的笔名。截至1948年11月底由上海到台湾以前,纪弦在大陆共出版过九本诗集,办过七种诗刊。

纪弦到台湾后,长期任教于成功中学,培养了众多诗坛新生力量。在台湾期间,他最引人重视的是创办《现代诗》,组织现代派。他主张新诗要走“横的移植”的道路,希望创造出一种超越时空、具有抵制抒情的诗性品格的纯诗。但这一主张因激进性而引起当时台湾诗坛的不满。纪弦由此成为一些诗人口诛笔伐的对象,这让他常常有一种孤独感,并将这种感受渗透到诗中。但纪弦生性率真,他用诗来进行精神慰藉,称这是“光荣的独立,我自甘寂寞。”

纪弦读书时爱蓄长发、打大领结,穿着沾满油彩的外衣招摇过市。年岁稍长,烟斗、手杖变成了他的标志,他的老友徐迟曾回忆,“修长修长的个子,穿着三件头一套的黑西服。他手提一根黑手杖,嘴衔一只黑烟斗,有时还牵着一条绕着他跳舞的小黑狗。”他自己也曾写作一首诗《七与六》,“拿着手杖7咬着烟斗6”,“手杖7+烟斗6=13之我一个诗人。一个天才一个天才中之天才一个最不幸的数字唔,一个悲剧”这是一个诗人自嘲的独白,其诙谐、自嘲的风格也常见于纪弦的诗中。

1976年底,纪弦移民美国,晚期诗歌变得温柔敦厚,常在平白中见奇趣。纪弦七十岁时创作的《七十自寿》表达了晚年的心境:“既不是什么开始,亦尚未到达终点而就是一种停,停下来看风景。”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纪弦 台湾诗歌 台湾诗坛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