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青年学者张晖之死

2013年04月11日 14:42
来源:凤凰网文化

中国的学术垃圾是世界之最

凤凰网文化:所有丑闻只是冰山一角。

杨早:为什么?因为有这些资源,又没有合理的机制分配这些资源。你要,你只能用这些办法去抢。

凤凰网文化:对,他有合理性。

杨早:劣币驱逐良币,就是逆淘汰嘛,这是典型的逆淘汰。

施爱东: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太过庞杂,人数太多,这个数量太大了,而且现在的学术体制对于每一个人都有量化考核的要求,这就导致了滥竽充数的学术垃圾的大量生产,那么多的重重复复,抄来抄去的论文,堆得满地都是。当你满地都是垃圾的时候,中间有几块金子你是看不见的,都被海量的论文淹没了。

凤凰网文化:学术垃圾现在可以说是世界之最吗?

施爱东:肯定是世界之最。

杨早: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回忆前北大校长周其凤,说某学院要从海外请学问,竞争不过别的学校,因为别校给的工资高,周就说了一句话,很简单,你本来要请20个人,你只请10个人,按双倍工资给他就完了。其实没有必要请那么多人,一个顶用的学者,可以抵上10个,甚至更多不顶用的学者。体制这个事情很复杂,一旦有了这种竞争和评选以后,它就多了一个寻租的空间,然后谁来掌握这个话语权就变成了问题。为什么我说民间基金会相对靠谱?因为民间基金为了保证声誉,他不想买一个骂名,他会找一些公认比较靠谱的学者来当评审,而且规则也会相对公开透明。有动力去这样做的只有民间基金,政府没有这个动力,因为它自然就有权威感,它不用靠这个来赢取公信力,中间的问题就会变得很复杂,所以我倒是觉得在这方面,国家其实可以少介入一点,可能比现在这个样子要更好一些。

凤凰网文化:他们放不下什么?

施爱东:而且现在国家动不动就评什么长江学者、什么千百十人才,什么优秀青年拔尖人才、什么百篇优秀论文、什么特殊贡献特殊补贴之类,这些夺标的数量加在一起,就是衡量你这个学校的硬指标。这样一来,每个高校都要抢这些资源,这就像夺标一样,教育部不断的放出一些名目让高校去抢,我们说得不好听,就不断地扔出去骨头,各个高校就像狗一样,大家抢这个骨头。

杨早:有一次有一个著名大学的文学院院长说过一句话,他说现在这么抢,是不好,是很烦人,但是如果你不抢的话,你连吃屎都吃不上热的,就是这样子的。所以你不得不抢,你不为个人,为了你所在的集体,你也不得不抢,这是一种恶性竞争,不是良性竞争,现在竞争倒比前几年厉害多了,但是大家觉得还不如前几年呢。因为这种竞争,它是一个逆淘汰,不愿意在这方面动太多心思的学者就被淘汰了。

[责任编辑:于一爽] 标签:张晖 学者 凤凰网文化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