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安妮宝贝回应质疑:我的文字不是摆拍 我讲究优雅

2013年02月26日 07:45
来源:新京报 作者:于丽丽

安妮宝贝:于写作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作家安妮宝贝

《眠空》安妮宝贝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安妮宝贝 于写作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每个有节点感的时刻,都容易让人生出一切可以重新来过的念头。而对于作家来说,一部作品的完成往往带有这样的意义。

写完随笔集《眠空》之后,作家安妮宝贝有新生感,她说“我们的确有可能时时刻刻成为一个新的自己,具备无限的生机和活泼。”2011年,她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宴》。她认为,写作《春宴》如同翻过一个山头。写作《眠空》则像是,她停歇住,收拾凌乱、平息急促、吹吹微风的那么一种记录——“是一种内心的一种觉知和清理”。

2013年伊始,《眠空》和她对藏书家韦力的长篇访谈集《古书之美》一同出版。

“她的散文好于小说”

《眠空》的结构,如她上一本散文随笔《素年锦时》,有意循季节而变,依次分为“电露泡影”“荷亭听雨”“心如秋月”“人杳双忘”四大松散篇章。内容多为清谈,是个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及思维的发散,因为多是片段式叙述,所以有电影镜头般的转换感。在书的内页,印有一个摘句:色如聚沫,痛如浮泡。皆悉空寂,无有真正。像是对“眠空”的一种解释。

迄今为止,安妮宝贝最畅销的作品是散文集《素年锦时》。但她对小说却格外着迷。认为小说可以塑造和建立一个自我封闭又无限延伸的世界,让人长时间单一而沉溺地去做一件事,是她喜欢的工作模式。但她同时认为自己对于编撰故事或者塑造人物,没有试图用力的兴趣,它们仅仅是工具,只为有所“表达”而服务。这种写作取向,使得她很多小说中情节的安排受到质疑,包括她对于优雅书面语的使用,也被认为有损小说中人物对话的现实感。

评论家止庵认为“事实上,她不是一个喜欢讲故事的人,故事的编排对她不是终极意义的。我觉得她的散文好于小说,就是因为散文不借助‘故事’这个容器,而是直接把一己对这世界的感受拿出来直面读者。”

“为美和困惑而写”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安妮宝贝开始写作。十几年来,她保持着持续发力的创作状态,少见倦怠。然而,正如她当下准备写作的新短篇小说的主题一样,她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围绕人与自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来探究人性幽微和世界的本质。

新书中,她提到傅雷和张爱玲的那次对辩,关于作家题材中什么更辽阔。她认为张爱玲的显然更有进阶,张说:“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素朴,也更放恣的。”她也提到对于略萨和帕慕克的比较,她觉得,相比略萨这种倾向于把文学与政治和行动相连接的作家,她更喜欢帕慕克那种带有神经质美感的作者,“比起试图以文字解决社会问题的写作,我更爱慕为美和灵魂的困惑而写下的文字。它们如同隔夜清霜。”

这样的写作取向,决定了她的写作本质是一种小众趣味的私人化写作。然而,她却一直居于畅销书作家之列,接受大众的围观和评议。她的写作文风在网络被恶意模仿和扭曲。对此,她反应平常,觉得畅销书作家在所置身的时代都会被从低处评价。她说,比评价更为重要的,是文字本身所传达出的意志。如果它足够强硬,即可击破观念和评判,跨越时间限度。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安妮宝贝 匮乏感 金刚乘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