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图书火爆 配套菜谱六月底上市
■链接
拍美食的人吃不到美食
《舌尖上的中国》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火遍大江南北。图书也已经出版。背后制作团队在纪录片成名的光环下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拍摄背后的故事,却是很多读者所难以想象的。这帮让“吃货”们艳羡的美食纪录片工作者的生活完全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光鲜美好,经常忙活到大半夜,有时条件允许,同志们就地取拍摄过的食材,为众人烹饪晚饭解决生存大计,甚至有时在路上只能以方便面充饥。在庆祝播出大受欢迎、图书热卖的当儿,听一听他们绘声绘色的“吐槽”吧。
自备道具——
圆木切菜板非常有范儿
《舌尖上的中国》拍摄团队30多人。拍摄周期长达半年多。拍摄地点60多个,加上前期调研的,有近百个。拍摄素材基本没办法计算,很多都是临时要拍没有,工作人员自掏腰包置备的,还有大量的前期资料查阅、数字记录、硬盘资料等。
拍摄前,摄制组准备了很多道具,但不是总能备齐,很多时候还需要被拍人自备。为了拍出李安《饮食男女》里的烟火味道,年轻有范的八五后厨师陈政除了临危受命,还自带道具——自然圆木切菜板,“非常有范儿,形状、纹理、颜色和沧桑感完全不低于美术指导的水准。”
菜场“奇遇”——
走几十里山路拍辣椒
片中记录的绝大部分都是普通人的故事,有许多是节目组原本计划好要去拍摄的情况出现偏差,中途遇到觉得合适,添加拍摄的。片中讲“辣”部分,原本计划要大篇幅去拍川菜厨师刘俊杰,而摄制组去四川的时候已经是2011年11月下旬,新鲜的辣椒几乎没有了,摄制组就到菜市场碰运气,就碰见了在卖新鲜辣椒的“素琼”。
摄制组摔着跤跟着素琼走了几十里山路,到了她那云雾缭绕的山里的家,真的是非常美,地里的辣椒也充满了活力,于是,拍摄增加了文案中没有的素琼。制作“泡椒”的陈淑芳老人“表现出辣的各种层次”,也是这样的奇遇增加的。
拍摄受碍——
缺了把猪放上笼架镜头
长达半年的拍摄过程中遇到各种阻碍都是正常的。原本跟曾氏豆腐坊的女掌柜商量好拍摄的事,对方却一再变更,索取劳务费不断加码。因为拍摄周期的原因,当摄制组8月份到内蒙调研“蕨菜”时,只看到家家户户晒得快干的“蕨菜”,因为蕨菜在当地的生长时间为4月到5月。
村宴厨师欧阳广业制作“均安蒸猪”,上锅前,整头猪中间的骨头和内脏这些东西都去掉以后连皮带肉切成花刀,然后再腌制,大概3个小时后上锅,上锅前要连皮带肉架到一个圆铁架上,再放进蒸箱。但由于拍摄器材准备不齐全,缺了一个把猪放上笼架的镜头,但是人家很坚持,不肯重来,摄制组也只得尊重他的意愿,毕竟纪录片不能过多干扰它制作的真正流程。
松茸难求——
一周给了上千元误工费
去年,在云南香格里拉调研拍摄采集“松茸”的“卓玛”用了两天时间,早晨六点就起来在市场中挑选拍摄人物。之前云南的调研员已经帮忙联系当地的松茸协会,确定好了几个“松茸市场”。
在距离香格里拉县城一小时车程的建塘镇吉迪村,摄制组选中了一位“眼睛有光、有神的,一看戏不错”,有过在城里打工经验的单珍卓玛进行拍摄,拍摄了一周的时间,给了卓玛一家一千多块钱的“误工费”。
原本,卓玛采一天松茸能卖200块钱,占用她采松茸的时间来拍摄,给适当的补偿也是人之常情。
真实“摆拍”——
挖出来再埋回土里拍摄
当然,拍摄中还有很多外界人知道后会觉得的“不齿”的事情。
拍摄松茸的时候,因为松茸稀少,卓玛一个小时只能采到一颗松茸,或是更少。按照这个速度,完成拍摄可能需要半个月。于是,剧组就把挖好的松茸掩埋在土里,进行“摆拍”。肯定是真挖出来的松茸,只是镜头对焦没对好,把松茸埋回去再拍一遍。摄制组成员“警告”说:“可能很多人知道了真相会受不了哦。”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