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科幻大师代表作《阿西莫夫:银河帝国·基地》引进

2012年05月15日 14:08
来源:华商晨报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他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

今年是阿西莫夫逝世20周年,他的经典著作《银河帝国·基地》被引进出版,引爆中国2012科幻小说年。

本期周刊全面解读阿西莫夫,以此来纪念这位开启了一代人科幻想象的大师。

阿西莫夫预言过很多当今热门科技

译者叶李华:阿西莫夫预言过很多当今热门科技

人物小传

叶李华(译者)1962年生,台湾大学电机系毕业,自1990年起,即透过各种渠道译介、导读及讲授阿西莫夫作品,被誉为“阿西莫夫在中文世界的代言人”。

科幻大师阿西莫夫的作品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无数读者,叶李华是其中之一。

20年前,他因为阿西莫夫迷上了科幻,自此一发不可收拾。20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推广科幻和科普,也有了“阿西莫夫在中文世界的代言人”这个说法。

在今年《银河帝国·基地》一书被引进时,他担任译者,将阿西莫夫的作品介绍给读者。

阿西莫夫:模仿是最衷心的恭维

华商晨报:作为译者,你对阿西莫夫这个人了解多少?

叶李华:阿西莫夫是个非常幽默风趣的人,趣事不胜枚举。我最希望和读者分享的,则是他在晚年病危之际,还以半开玩笑的口吻告诉读者,既然身为专业作家,他希望能够“死于任上”,在打字机前咽下最后一口气,然后一头栽到键盘上。

华商晨报:看《银河帝国·基地》一书的封面上介绍,《星球大战》和《阿凡达》都借鉴了《银河帝国·基地》的构思和创意,这本书影响的名人包括诺奖得主克鲁格曼。这部作品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力?

叶李华:我在《暴龙处方》(1989年出版)这本书的中译本里,读到过阿西莫夫自己的看法:“事实上,在上世纪70年代末,银河帝国延伸到电影,在大受欢迎的《星球大战》中,到处都充满《基地》的味道(我不介意,模仿是最衷心的恭维;我的确模仿吉朋,因此绝不反对别人模仿我)。”

阿西莫夫对很多人产生过影响,有许多功成名就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当面感谢阿西莫夫对他们的启蒙。诺奖得主克鲁格曼在很多场合都公开表示过,他深受阿西莫夫影响。在Discovery探索频道出现之前,在许多美国人心目中,阿西莫夫几乎就是科普的同义词。

阿西莫夫最过神奇之处在于,他预言过很多当今热门科技,而且他的科技预言一向经得起时间考验,令人怀疑他简直是个自由穿梭时光的旅人。例如他在1980年写过一篇《全球化电脑图书馆》,我们只要读上几段,便会赫然发现主题正是十五年后的“万维网”。而他在发表于1988年的《化学工程的未来》这篇文章中,则已经讨论到当今最热门的生物科技。

一张剧照给予的灵感,成就了伟大的著作

华商晨报:对于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你是否了解?

叶李华:我想,引用阿西莫夫自传《记忆犹新》(1979年出版)中的文字,来回答这个问题更为准确,故事是这样的:

一九四一年八月一日,下课后,我搭地铁去坎柏的办公室找他。一路上我绞尽脑汁,想要挤出一个新点子。屡试不成之后,我决定使出自己常用的招数:随意打开一本书,第一眼看到什么,就用什么做自由联想。

当天我带着一本吉尔伯特与苏利文的歌舞剧选集,随手便翻到《艾俄兰斯》中仙后跪在哨兵威利斯面前的一张剧照。我从哨兵联想到战士,再联想到军事帝国,再联想到罗马帝国——然后再联想到银河帝国。哈,有了!

我何不写个银河帝国盛极而衰、回归封建的故事,而且是从第二银河帝国承平期的观点出发?我想我知道该怎么写,因为我仔细读过吉朋的《罗马帝国衰亡史》,至少从头到尾读过两遍,只要把它改头换面就行了。

华商晨报:《银河帝国·基地》这样一部被世界公认的著作,其实很多读者读到它的同时也有一个担心,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会加入自己的东西,你在翻译时是否忠于原著?

叶李华:我尊敬阿西莫夫,在翻译他的作品时,也相当谨慎,力求忠于原著。本次翻译前,我也仔细阅读十年前的译本,却产生了陌生的感觉,因为当年的译笔并不成熟,而且译文有不少小错(有些是我自己的疏失,有些则是编辑擅改的结果)。不久,陌生感化作羞愧与痛恨,令我决心逐字逐句修改与重译。虽然在文风上,仍然保留我的个人风格,但若逐句对照,不难发现新版的《银河帝国·基地》在“信、达、雅”上皆有进步。

华商晨报:这么多年追逐阿西莫夫,他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叶李华:我是阿西莫夫的忠实粉丝,最早阅读他的作品是在初中,当时就对他的博学多闻、旁征博引佩服不已,自此爱上了科幻。这二十多年,我一直致力于推广科幻和科普。可以说,冥冥中我一直在追寻阿西莫夫的脚步,比方说,现在我也成了自由作家。

在各国,科幻小说都不是主流文学

三位中国新生代科幻作家解读科幻小说——

在阿西莫夫逝世20周年这个契机,《银河帝国·基地》被引进出版。

这部已出版60年的经典作品,引爆了中国科幻小说。加之年初的科幻小说30年来首登《人民文学》,《天命》等科幻小说接连出版,让“2012科幻小说年”的说法不胫而走。

放眼科幻大师的作品,言及中国科幻作家的新作,一些问题随之而来。中国的科幻小说在世界处于什么位置?为什么十年来只有科幻小说没有超级畅销?科幻文学和主流文学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幻的领军人物刘慈欣、科幻作家韩松和钱莉芳,带着这些疑问请他们进行了深度剖析。

中国科幻小说在世界处于什么位置?

华商晨报:据你了解,目前中国的科幻小说在世界科幻小说中处于一个什么位置?

刘慈欣:几乎没有位置,仅仅是让外面知道中国还有科幻小说而已。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银河帝国 基地 1980年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