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格非:中国近三十年来“名与实”悖反得荒谬

2011年11月22日 13:54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孙小宁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孙:小说中还有个重要场景是精神病院。主人公谭端午的哥哥建了一个精神病院,没想到第一个入住的是他。看这部小说时,我手头在看一本德国学者写的《何谓欧洲知识分子》,里头也提到知识分子的乌托邦与忧郁症。我怎么感觉你看过这本书?

格:当然,我读过。书刚出来时,就有人给我发来电子版。我当时吃了一惊。他谈知识分子那么一些过程,有些想法我以前脑子里也冒出过,这再次证明,我们不是孤立的,有时候你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奇怪,但过一段时间,就有了认同的声音。看来人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不管多么微弱,应该坚持,这样会有自己的思想空间。

孙:所以这让我再次确认一件事,你不是一个简单凭才情、凭热爱写作的作家。即你很想在你的小说中传达作为知识分子的你对这个时代的思想观照。忧郁症以及春尽江南的感觉,实际是指这个时代不可治愈的忧郁,是不是这样?

格:可以这么说。卢卡契曾经说过,如果是整体性的问题,我们就不能指望通过局部的改变来治愈它。中国的问题,不过是这个世界出现深刻危机的典型症状而已。所以,即便你仅仅想弄清楚中国的问题,也必须具备全球视野。

“再写前两部那样精巧的小说,我已经受不了了”

《人面桃花》之风格之变

孙:虽然是春尽江南,但我的确是在最后才痛的。这倒不是因为,庞家玉死了,而是你本来以为当李秀蓉变身庞家玉,她就已经脱胎换骨,但原来,当真实的心灵裸露出来时,你觉得她其实和我们一样,内心的某种纠结仍无法释怀。

格:写家玉命运这一章,我原来的小标题是“眼前无路想回头”。一个人,在什么时候想回头,想反省自己呢,往往是路走尽的时候。而其实这时已经来不及了。庞家玉就是这样,她生了病,有了反省,但也只好匆匆忙忙把自己打发掉。其实对于社会,对我们现时的很多人也是一样,行为都像是要把未来耗尽,真要反省,已经是鱼烂而不可收拾的时候了。

孙:说来主题真是沉重而忧郁,但整体调子并不闷。时不时会撞到这个时代让人意会而发笑的东西。你的前两部都是古典韵味浓郁,常常让我想到你经常在谈的先锋作家要补课的说法。到了这一部,我反而觉得其中的比例清爽了。

格:在写第三部时,我给自己一个警告,一定要跟前两部有区别。描述当下的社会生活,它应该锐利一些,同时笔触更轻快一些。也有一些读者认为,《春尽江南》语言不如以前,我觉得没关系。我必须要这么做。让每个句子都那么精巧,我已经受不了了。

孙:作为当年的先锋小说家,你有段时间经常提到补课。即你们要补古典的传统以及张爱玲那种烟火气的小说描摹,写完三部曲,你是否觉得该补的课补完了?

格:你在试图解决某个问题时,会出现新问题。所以接下来我会做些研究。比如对中国传统的小说叙事、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重新研究。

我个人认为,小说面临彻底变革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如果只满足把自己的经验描述一番,而不了解这些经验与当下这个时代的对话关系,是无法写好的。写作中珍贵的东西,还包括对世界非同一般的洞见。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格非 名实之辩 前理解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