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哥窑:揭秘名称与裂纹间的奥秘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至今还有许多传世品为世所珍。宋代未见有关哥窑的文献记载,元人中有“哥哥洞窑”的记载。明代的《宣德鼎彝普》一书中有“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的记载。才正式名列于宋代名窑。《格古要论》对哥窑产品作了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即使目前对哥窑是否存在仍有不同看法。
从传世品中看哥窑之特征:一是,其器物有碗、盘、洗、碟、瓶、炉、鼎等;二是,此胎有坚致的瓷胎和粗松的砂胎两种;三是,胎色有浅灰、深灰、土黄、黑灰等,釉色有粉青、月白、米黄、油灰等色调;四是,釉面龟裂有网状开片,俗称“金丝铁线”;五是,釉层厚,有的与胎的厚度相等。釉中有致密的气泡,好象“聚沫攒珠”;六是,有“紫口铁足”特征;七是,哥窑釉属无光釉,釉面有一种含蓄的“酥光”。这些都是用传统方法鉴别真伪哥窑的主要依据。
哥窑之址,至今仍未发现,因此对哥窑窑址地点现有各种观点:一是在杭州。二是在江西吉州。三是在浙江龙泉。
哥窑瓷器烧造时间也有各种观点:一、南宋说。二、宋末元初说。三、元代说。四、南宋以后历朝仿官窑器说。
岁月的流逝带走了太多东西,所以当我们得以从那些传世的古玩身上隐约窥见一星半点的历史时,那种凝视总是显得特别珍贵。在流传至今的宋代瓷器中,哥窑的瓷器大概要算是引起人们最多遐想的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历代宫廷收藏哥窑名瓷,再加上流散在海内外的,已知有记载的,总数也不过300件左右,以至于个别哥窑瓷器破损的残片也被视为至宝,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哥窑圆洗底部的破损残片。哥窑瓷器之名贵,由此可见一斑。
哥窑名称之谜
迄今为至,已经发现了若干处哥窑窑址,但哥官窑的窑址具体在什么地方,至今还没有确切定论。而关于哥窑名称的来历,也有两种不同的说法。这也给哥窑的瓷器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哥窑之名,在宋代文献中未能查到,在元代《至正直记》中始有哥窑的说法。清人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解释说:“哥窑,宋处州龙泉县人,章氏兄弟均善冶瓷业,兄名生一,当时别其名曰哥窑,其胎质细,坚,体重,多裂纹,即开片也。”这就是说,南宋处州龙泉县(今属浙江省)有章姓兄弟俩以烧瓷为业,哥哥章生一烧的瓷器以胎细质坚、断裂开片为特色,因而被命名为哥窑。而弟弟烧制的瓷器叫“弟窑”,也叫龙泉窑。1956年以来在龙泉县的考古发掘,即发现了黑胎青釉、细丝片纹的龙泉青瓷。但人们对这一说法却仍有怀疑,因为传世的宋代哥窑,琢器造型多仿青铜器,俨然为宫廷用瓷样式,按理应该出自官窑;而如上所述,章生一的哥窑显然只是民间私窑。
另一种说法是,哥窑是南宋皇帝在偏安江南时,仿造其皇兄建造官窑的形制,在江南建立了南宋官窑,因为是学着哥哥的样子建造的窑,所以被叫做“哥哥窑”。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中记载道:“哥哥窑,旧哥哥窑出,色青浓淡不一,亦有铁足紫口……今亦少有”。意思是说哥哥窑的瓷器,是南宋哥哥窑生产出来的,器物青色的釉面上开有浓淡不一的纹片,也有紫口铁足的特征,今天已经很少见到了。史料记载,宋高宗曾“袭故京遗制,设窑于内修司、造青器,”宋高宗仿照哥哥的制瓷风格烧造御用瓷器,民间就形象地把这种具有汴京官窑风格的窑称为哥哥窑。
古朴自然的裂纹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五大名窑的瓷器各有特点,而哥窑瓷器的主要特点是釉面布满裂纹,这种由细小裂纹所形成的片文大小有别,裂纹颜色的深浅也不一致。由于器形的不同和釉料收缩区域的不一样,在器物上造成了外观效果的差异,纹片的交错呈现各种不同的形状,较粗疏的黑色裂纹和细密的黄色裂纹交错,呈现深浅颜色层次的碎纹,叫做“金丝铁线”。哥窑开片总的特点是:平整紧密,片文裂开成上紧下宽状;黑色纹片中有时闪蓝色。
宋代的瓷器流传到今天,由于胎体和釉面多次经历热胀冷缩,往往都会在瓷器表面出现裂纹。而哥窑瓷器上的裂纹,却在刚烧制好时就已经出现了。当时的人们采取了特殊的工艺,使烧制好的哥窑瓷器在冷却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独特的裂纹。传说最初的哥窑是没有裂纹的,有一次,烧制瓷器的工匠们发生争执,一怒之下,有人将还没有完全冷却的瓷窑打破了,使冷空气提前进入了窑内,因此这一窑的瓷器上便出现了裂纹。人们发现,有裂纹的瓷器看上去别具一格,十分美观,于是开始刻意地烧制有裂纹的瓷器,美丽的裂纹也就逐渐成为了哥窑的象征。瓷器上的裂纹与底色形成色泽上的对比,深浅相近、条块分明,非常自然贴切。一件器物的周身布满这种裂纹,好像隆冬江河中的冰裂变化万千,在艺术上别具一种古朴自然的情趣。
晶莹典雅的珍宝
哥窑的瓷器主要为陈设瓷器,大多仿古铜器形制,如贯耳瓶、菊瓣盘、兽耳炉、弦纹瓶、立耳三足炉、鼎式炉、三足洗、葵口洗、葵口碗等等。哥窑瓷器的胎色有深灰、浅灰、黑灰和深褐色等多种色泽,釉色更有粉青、月白、油灰、黄青等颜色,其中尤以油灰为主。属于青瓷系的哥窑瓷器,以釉色取胜,他们往往里外披釉、均匀光洁、晶莹滋润。哥窑大多施釉较厚,往往施三四层釉,釉层比胎壁还厚。哥窑的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胎骨较薄,胎质坚细。一般采用垫烧工艺,器物制作精细,造型挺拔典雅,轮廓柔和流畅。
紫口铁足是哥瓷的又一大特点。哥瓷的胎有若干种颜色,其中,郊坛下窑的瓷胎为深褐色,其他的一些窑,瓷胎为灰黑色等等,颜色各不相同。但哥窑在烧制时,在瓶口等位置的釉料会出现下垂流淌的现象,因此,瓷器口的釉会变薄,透出胎的颜色,而哥瓷的胎色普遍较深,这种深色的瓶口就叫做“紫口”。同时,由于哥窑瓷器在烧制时大都采用垫烧法,所以胎足的部位是不上釉的,颜色也较深,被称作“铁足”。而且,大部分的哥窑瓷器都有“缩釉”的现象。哥瓷在制作过程中,有时胎上的某些地方会沾上污垢,导致釉料无法附着在胎上,使瓷胎显露在外。
仿制的哥瓷从明代起开始大量出现,然而其烧制工艺都远远不及宋代哥窑的水平。仿制的哥瓷往往裂纹生硬、触感较为粗糙,难与真品媲美。时间的流逝让哥窑烧制的工艺成为难以破解的谜底,只留下了那一件件瓷器穿越漫长的时空,引起人们无限的追问和猜想。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