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内地"状元"香港升学三问:课程区分 环境差异 毕业去留

2011年07月28日 09:47
来源:time-weekly.com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2010年6月28日,北京,香港科技大学面试现场,内地生静待面试开始。在香港高校里,内地生的队伍正在逐年壮大。

中国内地学生赴海外留学热潮已经持续了多年。作为留学潮的一个支流,2011年,仅香港一地便收到内地生本科入学申请逾2.4万份,较去年上升了约一成。对内地生而言,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还有不一样的教育体制和模式,以及公共服务精神和自治意识。

本报记者 郭丽萍 发自香港

7月14日,香港大学东闸附近一家茶餐厅里,杭州女孩李清扬像个地道的香港人那样,用熟练的粤语向服务生道谢、告别。

李清扬2007年被港大录取,今年5月从工商管理系毕业,现就职于香港的中银国际。

在香港的高校里,像李清扬这样的内地生队伍正在逐年壮大。

据香港媒体报道,今年香港各高校收到内地本科生报读申请超过2.4万份,较去年上升约一成。其中,香港大学收到入学申请超过万份。7月中旬,港大向外界公布,最终录取291名内地生,其中17名为内地省市级状元。这些学生在内地高校委培一年后,将于明年9月正式入读港大。

在香港求学的内地生,只是近年来80后、90后赴海外留学潮里的支流。这些年轻人往往比上一代人对外界有着更多的好奇和开放心态、家庭条件不错,并且渴望享受更好的教学条件和环境。

北大、清华VS港大

2007年高考成绩公布,李清扬名列浙江省理科第一名,成为响当当的“状元”。国内各大名校的招生人员和媒体,一同涌进了她的家。

彼时高考已恢复30年,国内高校对优秀生源的竞争已趋于“白热化”。对高校来说,状元的招生率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校的实力。而为争夺生源,在近两年内地频频上演名校“掐架”大戏的情况下,招生人员登门游说已不足为奇。

长着一张娃娃脸、看似小于自身年龄的李清扬有自己的考虑。面临报考这一“人生大事”,她在北大与港大之间举棋不定。

香港回归中国的第二年,香港行政特区为招揽内地人才,开始推行“杰出内地本科生计划”。同年,名列公立大学前茅的港大启动了“内地本科生入学计划”。2002年,在双方政府的同意下,港大在首批开放的两市(北京、上海)四省(广东、福建、江苏、浙江)招收了第一批内地自费本科生。

高考前,有几个香港高校到学校里做宣传,李清扬就顺手交了报名表。

北大还是港大,高考结束后,真正的抉择摆在了李清扬面前。像其他内地生一样,李清扬对未名湖清华园有一股抹不去的情结,而另一边是逐渐被内地认可的、拥有多方优势的香港高校。

“香港基本上是按国际通行规则来管理大学,在制度上、架构上与国际接轨。香港政府在教育上不惜投入大笔资金,用领先于国际水平的待遇招揽优秀师资,使得香港高校具备国际水准、国际公认的品质。而大学对于内地来说,实际上是一个舶来品。但在模仿的过程中,内地大学很多的‘非大学本身的元素’,导致其与国外现代大学存在较大差距。”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马健生教授说。

志于学商的李清扬最终选择了香港大学。

李清扬与其他优秀内地生在香港高校得到的高额奖学金,也被内地媒体争相报道。李清扬对此有些不满:“选港大还是北大,本身是你愿意选哪个学校的问题,他们老喜欢拿奖学金来讨论,感觉你很拜金,其实完全不是这样。”

香港高校沿用的是英国中学七年、大学三年的学制。在2012年香港改用“三三四”的新学制前,港大的内地生可在内地高校委培一年,再正式入读港大。

接受港大内地生委培的内地高校均为名列前茅的名校。因此,李清扬被港大录取之后,同时也可以获得在北大委培的体验,这也是不少优秀内地生选择港大的一个原因。

2008年内地市级状元黄静(化名)亦投向了港大。黄静告诉记者:“一直都蛮想考香港的学校,既可以‘出来’,还可以去北大。其实两个学校都挺想去,但如果四年都呆北大,没什么excitement。”

内地开放招生的省市逐年增多,但香港高校在早期能够真正走进内地公众的视野,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状元效应”。

陆今妮即将从香港大学化学系拿到博士学位,但2003年她报考时,香港高校在内地的宣传甚少。她对于香港高校的了解,大部分来自在港大就读的“父母朋友的孩子”。

“跟我报考那时候很不一样,现在听到的都是状元。”陆今妮说。

[责任编辑:陈书娣] 标签:状元 香港高校 评价学生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