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讯(实习生顾佳迪 记者王磊)近年来,中国每年获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的影片每年都在500部左右,但最终能在院线上档的却不足拍摄量的30%,剩余的电影由于各种原因无缘大银幕而成为存量片。什么样的影片容易“被存量”,又该如何“盘活”存量影片,始终困扰着电影产业。昨天,上海艺术研究所与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合作,成立国内首家存量影片研究中心。电影制作人、电影学者,将与电影流通实践方面的行家共同合作,对近十年来国产存量影片进行统计、梳理和研究,为完善中国电影流通服务产业链积极出谋划策。
业内人士透露,国产电影存量片中不乏一些力作,甚至有些电影还曾荣获国际电影节大奖。比如获开罗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的电影《父亲》,很多国内观众甚至不知道有这部影片。存量影片的艺术和市场价值长期无法实现,不仅对电影制片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无法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均等配置。
存量影片研究中心成立后,将努力为中国存量片的流通寻求出路。目前,电影产业的市场细化,已经为盘活存量提供了一些思路。如上影集团的新光影艺苑小剧场就已经开始尝试播放一些存量影片。今后,中心将通过大学生电影放映联盟、网络版权交易等多元化播映渠道,提高低成本国产影片的“生存率”。据悉,存量片研究中心将每年发布《中国存量影片研究报告》和《中国电影流通产业蓝皮书》,通过对存量影片的生产制作、影片产品的分析,为国产影片的创作与市场探索、为电影主创人员与制片商提供电影市场分析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