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这座出版的富矿还能挖多久
2010年12月13日 16:40 青年时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张爱玲

2003年,张爱玲的文学遗产执行人宋以朗从美国返回香港,他在自己家中翻出了几箱张爱玲的遗物,包括她的信札及小说手稿,这些都是张爱玲生前委托给他父母宋淇夫妇的。这一次翻找,不仅翻出了一些落满尘埃的旧物,更翻出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重新认识和评价张爱玲的时代。

上个月月底,张爱玲诞辰九十周年暨逝世十五周年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们又济济一堂,评价张爱玲的文学和人生。这一次评价的基础,便是在2003年宋以朗翻出那箱旧物,进而出版《小团圆》等遗作之后,直到现在剧作集《六月新娘》和《一曲难忘》出版的基础上进行的。因为到此为止,《张爱玲全集》12卷就算是全部编著完成了,而《异乡记》的出版,则标志着《张爱玲外集》的开始。包括《易经》、《雷峰塔》,甚至张爱玲和宋淇夫妇50万字的书信集也将陆续展现在读者面前。

内地的读者最早认识张爱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她给我们的印象是一个文字灵动的才女,有些持才傲物,有些不是人间烟火。

然而那几箱遗物的出现,却把一个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张爱玲剥离出来。想《小团圆》出版的时候,曾引起过多少争论,原来那些唯美爱情文字的背后也有黑暗和混乱。

在这12卷文集里,《流言》、《小团圆》都带着张爱玲浓烈的自传影子,而外集的出版,则更是要更深层次地剖析和呈现张爱玲这个人。从《异乡记》到《易经》再到《雷峰塔》,每一部作品都能满足张迷们强烈的好奇心,因为《异乡记》和《小团圆》等作品休戚相关,而《易经》和《雷峰塔》按照香港学者马家辉的话来说更是“可以一边看这两本书,一边与以前的张爱玲作品对比,去领会张爱玲是如何重新写自己的”。看这些张爱玲写自己的东西,能全面地认识一个张爱玲,“如果把张爱玲的作品全部读一遍,我们会认识一个全新的、关心国家命运和普通人生活、文学视野非常广阔的张爱玲。”《张爱玲全集》的主编止庵说。

全集和外集的出版还只是准备材料的阶段,就如止庵也想在材料出齐之后写一部完整的张爱玲传记。宋以朗的目的是明确的。他在研讨会上宣布了张爱玲五年研究计划的启动,宗旨便是“提高、强化、延续张爱玲文学地位及‘张学’被大众关注的程度”。

张爱玲这座文学和民国史的宝藏自此已经被彻底开启了。“张学”概念的提出,不禁让我们想到了一直都被炒得沸沸扬扬甚至有点儿炒烂了的“红学”。张爱玲的文章有出版完毕的那一天,即便是她的生活琐事,也有挖掘完毕的那一天。“张学”的研究对文学和民国史的价值毋庸置疑,然而当某一天,“张学”家们也和某些“红学”家们一样,在公众面前为张爱玲的哪怕一双绣花鞋上的花纹是龙是凤争吵不休的时候,张爱玲的最初读者们,是不是还会回想起当初第一次捧起张爱玲的小说时,对她文字里那份炽烈、直接的爱恨情仇的单纯感动呢?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王婷婷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