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委书记车延高:写诗让我懂得为官之道
5月23日晚,古都西安光华璀璨,千年大雁塔之侧高朋满座。第二届中国诗歌节正式拉开帷幕。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台上致辞:“中国是诗的国度,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与诗歌结缘,以诗歌为伴,享受好诗带给我们心灵的欢悦和富足!”
在开幕式现场,云集了海内外众多诗人和三千多名西安市民。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不少政府官员,是以诗人身份出席这次盛会的。
“在诗歌现场,我是一个诗人,而非纪委书记。”数月后,受邀参加过中国诗歌节的湖北省武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车延高在接受《怀尧访谈录》独家专访时如是说。
倘若将目光拓宽,就会发现近年来官员诗人不断涌现:李肇星,前外交部长,曾出版《青春中国》和《李肇星诗选》等诗集,人称“诗人外交家”;吉狄马加,现任青海省副省长,著有多部诗集……官员写诗是不务正业还是文化觉悟?在当今之世,它意味着什么?为此,《怀尧访谈录》专程赴武汉与车延高进行了多次沟通,试图为读者展现出官员诗人的内心世界。
车延高1956年生于山东省莱阳,其父是军人,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八岁时,才上小学二年级的车延高,已经开始阅读繁体字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后来读《欧阳海之歌》和《艳阳天》,我看了起码六七遍。我的一个同学不知道在哪里找到了一本《世界童话》,我看了也不下五六遍。还有柳青的《创业史》,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冯志的《敌后武工队》,这些书我都看了六七遍。看《欧阳海之歌》,我看一遍就哭一遍。”遗憾的是,爱读书的车延高没有机缘继续“读书”。1966年,他正读到小学三年级,学校就停课了。其后闹腾了几年,到十六岁那年,车延高参加了工作,成为一名喷漆工。
“喷漆是有害的工种,作业时必须全副武装,裹得结结实实。尤其是夏天,油漆挥发快,气味十分呛人,再加上密不透气的工装,一场活下来,常常满身汗水。”车延高回忆道。
在工厂工作了两年,十八岁的车延高成了熟练技术工,已经是“车师傅”了。这时有部队到工厂招兵,想换一个工作环境的车延高应征入伍。“部队在青海西宁,空气中缺氧,我们背着背包跑步,跑上十几步以后就喘不上气;晚上紧急集合,裤子穿反的,背包跑掉的,什么样的都有。”忆起往事,车延高并无怨言或不平,他觉得“那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历练。”后来部队要选报务员,当时的选拔颇为严格,政治上优秀的车延高被选中担当此任。
“冬天青海冷,那个时候没空调。大教室里面,电报机的上下键之间是用弹簧顶的,可塞进两分的硬币,咚咚往下敲,练手腕的力。敲了不到半天,指甲盖就敲裂了,渗血。到了下午睡完午觉,拿那个电键就不敢动,手指钻心地疼。第二天,手指在电键上揉很久,就不敢敲那一下,最后硬是咬着牙敲下去,敲到最后,键钮上都是湿乎乎的血迹。”报务员抄报要有抗干扰能力,“抄这个信号的时候,别的几个信号在嘟嘟地响,你要始终抓住主信号抄。我记得报务队毕业时,1分钟抄报抄到了160个字。”
异常艰苦的生活,加之常年连蔬菜都难得吃上,很多人开始生病。因为用脑过度,车延高开始胃疼,腹泻,脱发。接连住院,无法上班。在这种情况下,连队安排他去喂猪。
“我喂猪的时候,就想怎么样把猪养好点,每天粉碎猪草,有时工作一上午,整个人脸上都是灰尘,就剩两个眼珠子是黑的。”粉碎猪草的时候,机器里的螺丝松了,有时候会突然脱落,飞出来的时候就从头顶过去,把旁边的铁门打出一个深坑。车延高有三次遇到这种情况,但他命大,未被击中。这期间,他开始利用休息时间尝试文学创作,并不时投稿,“大概写到第37篇稿子的时候,《青海日报》副刊发表了我的诗歌处女作。”说到这里,车延高笑容灿烂。
1981年,车延高从部队复员到地方工作。恢复高考后不久,电大开始首次招生。车延高得到消息时,距离考试还剩两天时间,他借了书躲到公园里看,天黑后就移到路灯底下看,车延高就这样进了中央电大学习。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