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会是一个文学家”的鼓励和赞扬并没有让叶榄感到振奋,“我那时的理想是当一个诗人,不太喜欢‘文学家’这个称谓,以为不过是搞文字修辞那一套的老学究而已。”
那时候,叶榄对诗歌的迷恋令人惊叹。有一天晚上,他挑灯写诗,夜深犯困,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放在收音机上的蜡烛燃完后,引燃了收音机的塑料外壳,收音机又引燃了窗帘布,一时间火光弥漫。“幸亏我哥哥及时发现,用被子把火扑灭,否则我们俩可能都要葬生火海了。”提及此事,叶榄哈哈大笑,但因为这件事,“我父亲大发雷霆,不许我晚上写诗。”
在写诗过程中,对叶榄影响最大的人,是一位美女音乐老师。叶榄告诉《怀尧访谈录》,直到现在,他还清晰地记得,那位老师叫郭树瑜。“郭老师年轻漂亮,歌唱得很好。她喜爱文学,有很多文学方面的书籍,还借给我看。她的男朋友是个诗人,出过两本诗歌小册子。”
这让叶榄深受启发,他用笔记本做成诗集,抄录自己创作的诗歌作品,并郑重地命名为《叶春东诗集》。这部手抄诗集在同学们手中广泛传阅,“遗憾的是,我的第一本诗集在传阅过程中不慎被人弄丢了,我为此懊恼了很长时间。”1989年,当时县文联举办诗歌赛,叶榄以一首《无毒蛇》的诗歌,荣获三等奖。这让一个喜欢写诗的少年雀跃不已。
天有不测风云。15岁那年,叶榄的父亲因病去世,由于家境困难,已经考上县重点高中的叶榄无奈辍学。在老家务农期间,这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还做着自己旖旎的诗歌梦。
“那段时期我写了大量的诗歌,有时一天能写10多首。”按照当时的政策,不久,叶榄到了父亲生前所在的乡粮管所上班,这是1991年的元旦。“有了工资之后,每次到县城,我都要到书报亭购买《诗歌报》《诗刊》《星星》等诗歌刊物。”阅读诗歌让叶榄的心变得更加柔软。1992年,叶榄无意间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有关希望工程的报道,他埋在心底的失学之痛被深深地触动了。想了一夜,他决定单骑走遍全国,宣传希望工程。
“1993年元旦,是我生命中一个最为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我辞去公职,开始投身公益事业。”此后,叶榄的诗歌也随之发生改变,他不再满足于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描写,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在目睹了太多的失学儿童和他们的生存状态后,在一首叫《希望在脚下延伸》的长诗中,叶榄如此写道:“这里没有鳞鳞广厦/只有野火昏灯破屋烂楹/这里没有鸡鸭鱼肉/只有饥饿的肚皮渴望的眼睛…”
1997年,叶榄结束“希望工程万里行”,开始环保宣传,他觉得,“在中国,往往一个孩子会影响一个家庭。”他把宣传对象锁定在中小学生,并时常到学校义务演讲。叶榄在广州越秀区东风西路小学讲到了氟里昂对环境的种种危害,不料几天后,有位家长在街上认出了叶榄,向他大倒苦水。说自己的孩子听了叶叔叔的课后,哭着闹着不许家里人开空调,说是会产生氟里昂,破坏臭氧层。结果大热的天里,一家老老小小都只好陪着小皇帝捱热,最后实在熬不住了,每人买了一台小风扇。”正是这样的一些小事,让叶榄倍感振奋。
从发起环保行动到今天,叶榄写下了一千多首环保诗歌。“我学历不高,出过几本小书,上不了中国作家富豪榜,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诗歌让我找回信心,它融进我的血液,直入我的灵魂深处。”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