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汉学家林西莉:她的书令全世界的华人汗颜
2009年11月30日 11:14 北京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学艺

“音乐是要用心感受的。你怎么能用古琴作为音节练习呢?”那是林西莉第一次知道古琴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她开始理解这件与灵魂相关的乐器所拥有的独特品性。

北京古琴研究会由溥仪的堂兄溥雪斋发起,成员管平湖、查阜西、吴景略、汪孟舒、杨葆元、王迪等人都是造诣深厚的古琴大师,研究会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进行了大量古琴曲及相关古籍的整理工作,为今天的古琴研究学奠定了基础。

直到今天,林西莉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个藏龙卧虎的研究会只收了她一个学员,而且还是个外国人。

林西莉的老师是管平湖的弟子王迪。王迪比林西莉大不了几岁,她弹一张红色的唐代古琴,研究会借给林西莉学习的是一张宋代古琴。

林西莉从小学习钢琴,50年代又学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乐器鲁特琴——那种古典而文雅的乐器是她决定学习古琴的原因之一,她觉得古琴是最接近鲁特琴的东方乐器,高罗佩的书里索性就把古琴译成“中国的鲁特琴”。因此,她觉得古琴的学习是小菜一碟,却没想到学的过程缓慢而艰难,老师一次教一个音,弹好一个音再教下一个,而不像钢琴有和弦和练习曲,很多天下来她才学了十个音。

林西莉耐不住了,便问老师能不能给她一些和弦、练习曲之类的做指法练习,王迪非常震惊:“这就是你的想法?我实在是太遗憾了。音乐是要用心感受的。它应该是让你的思想和自然沟通的方式,你怎么能用古琴作为音节练习呢?”

那是林西莉第一次知道了古琴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开始理解这件与灵魂相关的乐器所拥有的独特品性。

古琴讲究指法为上,老师的口传心授一点也不能偏离,而在严格的指法保证音色之后,每弹奏一首曲子,要求弹奏者必须弹奏出意境,唤起自己和听众的画面感,比如王迪会要求她把音弹出“珍珠落玉盘”的声音或奏出大海和波涛的场面。而每弹一个曲子之前,哪怕是最简单的曲子,王迪都会给她讲一个长长的故事,林西莉惊讶于中国古琴曲的叙事性,而中国艺术中“寒蝉凄切”、“平沙落雁”等意象,对她而言更是非常陌生。

理解这一切对林西莉来说非常困难,而她的中文不够好,老师也只能用中文授课,两人常常连说带比划地交流着最复杂艰深的内容,难得的是她们能明白彼此的意思。“我们是通过音乐来交流。”林西莉说。

尽管觉得困难,林西莉觉得王迪给她讲的那些曲子背后的故事太美妙了,比如说《胡笳十八拍》背后蔡文姬悲欣交集的故事,《高山流水》伯牙和子期的故事,《钗头凤》陆游和唐婉的悲剧等等,“在学习古琴中还了解了许多唐宋时期的诗歌,当时人们的生活,他们的故事。这些故事增加了古琴的旋律的魅力,让它们非常感人。所以你不仅仅是在学弹琴,听音乐,你是在跟中国的文化和传统进行亲密地接触。这就是古琴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古琴你就好像和几个世纪以前的人们相遇了一样。”她说。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刘净植 编辑:严彬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