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应广大读者要求,著名学者汪宏华再次撰文解读《西游记》,文章认为唐僧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单纯厚道,他是一个中西复合体、君臣复合体,皮囊来自于孙悟空(影射李世民) ,灵魂来自于须菩提(影射魏征),认为玄奘本质上等同于佛祖的奸细。(9月21日中国新闻网)
在汪宏华看来,“历史上的玄奘即便主观上不是,客观上也等同于如来的细作,中国的汉奸。”西游记中的唐僧,依今人的眼光看来,的确是有不少缺点,但要说唐僧是“汉奸”,恐怕没有几个人能接受。这样滑稽的解读,如果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泉下有知,想必也会气得拍案而起吧。
读完报道,我不得不佩服汪宏华先生的“奇思妙想”,这的确是一个全新的、我们从未“见过”的唐僧。可惜,这个阴险狡诈的唐僧不仅让我们看起来陌生和滑稽,也不太像唐僧了。一个早已根深蒂固的小说人物形象,一个原作者虚构出来的“神话人物”,突然变成了所谓的“汉奸”,如此反差实在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我们宁可相信原著、宁可相信小说家的构思之笔,而无法接受如此离谱的解读。
唐僧不像唐僧,学术不像学术。这些年,这种带有明显哗众取宠色彩的“学术研究成果”时常跳入公众视野,只不过,没有一个能得到社会的认同,往往是炒作一把、大家质疑两声,不了了之。当然,炒作者因此也得到了一定的名利。诸葛亮做起了皇帝梦,司马相如包二奶,林黛玉是女首富……如此种种,乱花渐欲迷人眼,在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另类学术解读中,历史名人的传统形象一一被颠覆,学术被利益俘虏,“学术创新”成为掩盖学术功利的遮羞布。
实话实说,唐僧不像唐僧,问题不是很大,因为这毕竟是一个小说人物形象。但学术越来越不像学术,就不能不让人担忧和焦虑。学术为何?不是拍电视剧和写玄幻小说,是研究人类思想和文化活动的智慧活动。当纯粹的智慧活动被金钱污染,古人、历史乃至一些文化遗产,都无一例外地成为可操控、可娱乐、可恶搞、可肆意解构颠覆的橡皮泥,这样的学术不仅失去了基本的学术良知,也侵蚀着我们的社会文化大堤。
时下是一个娱乐的、价值多元的时代,本着娱乐的精神,开放的品质,我们原本应该平和地看待一些娱乐的事物,既娱乐了他人,又娱乐自己,一举多得。可毕竟不是什么都可拿来娱乐的,譬如学术。长此下去,就怕中国学术堕落到不像学术的地步。
相关阅读: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