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清口”走红上海滩 满城争说周立波
2009年05月20日 16:51 新民周刊 】 【打印共有评论0

清口与传统的博弈

“德云社”火了郭德纲,央视春晚红了小沈阳,虽然周立波调侃“吃大蒜的怎么能和喝咖啡的同台”,但与郭德纲和小沈阳形成的效应雷同,周立波在上海滩的走红,又使人重新注意到“上海滑稽”这一地方剧种。

1996年,皇城根下,郭德纲组建了“德云社”,游走在北京天桥乐茶园等小剧场甚至小茶馆的舞台,他们始终坚持着让传统相声回归人们的视野。赵本山之于二人转、郭德纲之于传统相声,一方地方曲艺的大旗总是主动或被动、有意又无意地落到他们的肩上。相比他们,周立波与滑稽的关系却显得颇为微妙。周立波说自己是地道的学院派,可对他独树一帜的“海派清口”这一全新旗号又颇毅然决然地与传统滑稽“割袍断义”,有意规避身后那个沉重而落伍的“包袱”。透视这个褒贬不一的事实后,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是周立波的五分智慧,五分无奈。

目睹过滑稽戏的“贞观之治”,接受过最精英式的科班教育,当年也是因模仿滑稽泰斗周柏春而走红上海滩,那些关于周立波忘却了自己十多年前的滑稽表演技巧的风言风语,纯属是无稽之谈。可是,那个上海的观众为了看滑稽,通宵排队,拿粮票换戏票,剧场里人满为患的鼎盛年华早已成了历史书里的一页记述,上海滑稽发展到今天,的确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

电视节目很热闹,剧场戏单很冷清。一方面,由滑稽演员出演的上海方言情景喜剧一部接一部,去年由上海SMG综艺部打造的《笑林大会》,以真人秀形式评选“上海十大笑星”,收视率也一路领先。可是,电视使滑稽剧“生于草莽,毁于庙堂”的争议却持续不绝。在周立波的复出宣传上起了极大作用的挚友关栋天,坚持周立波的表演要定位在剧场,坚决不能轻易上电视和走穴。但另一方面,兰心大戏院这座有80年“资历”的老牌剧院,虽也有许多滑稽剧团包场演出,却还是常年惨淡经营。“上海的滑稽剧很多都已经脱离了普通市民,传统的已经过时,老段子没什么效果;新的段子又不贴近生活。死不掉,活不了。”对于周立波的这句话,许多资深的滑稽戏观众都有着同样的感受。

因此,在周立波看来,与其不花力气,守着传统与之同生共死,一起沉沦在一个已经僵化的泥沼之中,还不如寻求一种新的生存方式。“海派清口与滑稽剧的联系只在于,我是一个滑稽演员。”周立波在公众面前仿佛总在扮演着一个双面人,用滑稽演员这个讨巧的身份演绎一种新的表演形式“海派清口”:一种智慧性的带有表演性质的“脱口秀”,以幽默盘点时事为主,而非传统滑稽的说学做唱,更不是“炒冷饭”,它更讲究的是知识结构和语言修养。

如何处理好传统剧种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周立波并非第一个面对这个难题的人。郭德纲的“德云社”曾挖掘传统相声节目达600多种,要知道《中国相声大全》也不过记录了400多种。他认为,相声必须首先继承传统。于是,他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作,把新的生活融入进去。

与周立波所引导的火爆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滑稽界的很多同仁并不认同周立波的“海派清口”能与上海滑稽划清界限。当然,能或不能其实并不重要,因为,观念永远应该放在概念的前面。也有人会说,周立波的成功是一种纯粹的商业炒作,这也无可厚非,在这个回归到“票房说话”的时代,太需要这样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人物了!至少,周立波试验的清口,对于滑稽界而言,很可能是一个引发触动的拐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严彬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