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民国结束黄金十年

2013年02月05日 10:45
来源:凤凰卫视 作者:文化大观园

邓康延(纪录片制作人):三十年代的(老课本)我在找,找到了一个上海的,是大约是1939年的,它第一课是《春风》,就是说你一个沦陷区,它是一个春风,我突然又在后边我发现了,岳飞小的时候(的故事),还有文天祥这个(故事),我就明白了,他有些是不得已的那个日伪政权之下,日本的统治之下,但是它里边还有给少年的藏着一种风骨。

王鲁湘:一种民族气节教育。

解说:“鸠乘鹊出,占居巢中,鹊归不得入,招其群至,共逐鸠去。”这是民国十一年线装小学课本中的一课,题目叫《御侮》,民国十一年,是1922年,假使学习这课的少年当时只有十岁,那么十年后,他将经历“九一八”,到那时,少年已成青年,他也许是一名战士,但也许还是孩子。

樊建川(建川博物馆馆长):这个小孩子叫季万方,很有幸的是日本人给他留下了名字。我首先第一我感觉,我当时看到这个照片的时候,我第一感觉“嘣”一颗子弹就打过来一样,我第二感觉冲击性的感觉就是雕塑,这是一尊雕塑,他直接就是一个造型,就是一个雕塑,完了以后呢,特别我当过兵,我注意看,他是个45度角,这个是立正的,立正的一个45度角,这个非常标准的军人姿态,他现在面对的是我们,当年面对的是日军,他的这种凛然正气,我觉得这真是,你看对侵略者这种仇恨,还有这种坚强,都令人非常感慨。我还有一张。

解说:这些照片是樊建川在日本收集侵华日军战利品时得到的,这些孩子的身份是战俘,他们装备简陋,身单力薄,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战场上成长起来,而另一些人则在战争中过早夭折,无论如何,他们都是中国的战士,樊建川为他们起了一个新名字,抗俘。

樊建川:我写《抗俘》这本书,我经常就自己就埋在桌子上写不下去,有的时候我看到一个照片,我看到一张照片,是那种蒙蒙阴雨中间,一群战俘打着白旗,这个白旗是日本人强迫他们打的白旗,然后裹着毛毯,有的裹着大衣,凄风冷雨,站在那儿,很丧魂落魄的样子,但是我就讲他是中国人的战士啊,他们没有躲在后方,他们上战场了,他们技不如人嘛,火力不如人嘛,兵力不如人嘛,战斗力不如人嘛,当了俘虏了嘛。我当时真是想说,我就应该跟他们站在一起,我就我是个当兵的,我就特别想,我说我应该跟他们站在一起,一起去这种凄风冷雨吧,或者一起感受这种屈辱,或者一起去被日本人杀掉,我会有这种感觉,会有这种参加的感觉。

解说:在日兵俘虏的照片中,有一张被樊建川称为“面对侵略者最完美的照片”被拍摄者名叫成本华,一位20岁的我军女指挥官

樊建川:这个成本华呢,成本华我觉得特别感慨的是这张照片后来广为人知,这是在安徽和县,她是指挥官,被日军俘虏,但是这张照片是我的一个很大的一个贡献,我居然找到这张照片,据现在大家考证就是说,她被日军俘虏以后,这位就是壮士,她还活了四个小时,那么按照当时日军的胶片,还是比较珍贵的情况下,我估计可能就这两张照片,但是她一直就是这个姿势。笑,微笑。

王鲁湘:很不屑的。

樊建川:就是要舍生取义,我就是要快乐地死,就是我觉得死就是一种最大的幸福,就是为民族解放死,这种姿态令人实在是难忘。你看她的那个战友对她的这种表情,你就能看到这种令人难以言状的这种情感。

解说:1927年到1937年,不计东北和台湾,民国的工业增长率达到8%以上,创下中国进入近代后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期,同时《民法》、《刑法》等一批法典相继颁布,部分租界和外国在华享有的特权,被政府收回,铁路、公路和电话网络,基本遍及全国主要城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文化教育方面,在1931年至1937年间,小学生人数增长了86%,大学生增长了94%。鲁迅、沈雁冰等文学巨匠以及竺可桢、华罗庚这样的大师,都是在这个时期功成名就的,直到1937年,南京沦陷,民国的黄金十年就此结束。

这是无数人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共同的心声,1937年南京沦陷后,3000多万沦陷区的难民离乡背井,颠沛流亡,以重庆为中心的抗战大后方,成了他们身心共赴的栖息地。

因为在抗日战争时期,重庆这个城市它的主体功能,是战时首都。

王鲁湘:对。

周勇(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从1937年迁都到1946年的5月5号,这是战时首都,那么在1940年的时候,确定重庆为陪都,第一,要表明中国抗战到底的决心,就即使说我的首都,当时的中国首都是南京,陷落了,对不对,但是我有新的首都,就是陪都,这是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就是对重庆这座城市的一种肯定,一种褒扬。因为抗战以来中国的大城市,从东北开始,一直到最南边的广东,广州都陷落了,但是重庆这个大城市没有陷落。

1937年国民政府从南京迁都  重庆成国民精神堡垒

解说:1937年,国民政府从南京迁都重庆,不到一年后的1938年,日军又开始对重庆实行地毯式轰炸,但这座城市,也就此成为了当时国民的精神堡垒。

王鲁湘:实际上这座城市是在抗日战争中间它是欲火重生的一座城市,它是从1939年开始就不断地在被日本的飞机狂轰滥炸,从现在看,留下来的一些资料看的话,整个城市都是被这个烟雾焰火所笼罩。

周勇:重新的轰炸,是从1938年开始,下限到什么时候,1944年年底,一共6年多的时间。

王鲁湘:6年的轰炸。

周勇:当然最惨烈的是三年,1939、1940、1941,比如1939年的5月3日、5月4日大轰炸,对不对,那就是第一次对城市的核心区进行这种轰炸。

[责任编辑:徐鹏远] 标签:国民政府 民国 樊建川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