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故宫再携手 重温国宝大迁徙
核心提示:那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人与军队共同书写的旷世传奇。16年的颠沛流离,几代人的倾心护持,文物的遭遇就是我们的遭遇。
2010年6月南京
这是一条通往南京市浦口区的幽深小径,此时,大巴车里的这些人,眉宇间展开的情绪温软而又耐人寻味。他们的目的地,是位于浦口区滨江路1号的一座几乎与辛亥革命同龄的老车站,在那里,一段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旷世传奇和与他们当中部分人半生纠结的如烟往事,正隔着时空奔涌而来。
串场:2010年6月初,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一行30人,在两岸故宫破冰之后再度聚首。这一次,他们要踏上的是一次特别的旅程。上个世纪初,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国人先达尚未寻得出路,就不得已要面对一场历时八年的卓绝抗战。而这弹雨狼烟中,一场世界文化史上历时最长、规模最巨、辐射面最广的国宝大迁徙,交织着中国文人与军队的辛酸苦辣至今让人想起,仍感荡气回肠。此行中的部分人,如今已是古稀老人,他们的命运也随着那些国宝的遭遇,在历时十五年、历经数万公里的漂泊后,或去了海峡对岸的台湾、或留在了祖国大陆。从此,中国有了两座故宫博物院,一座在台北,一座在北京,各自怀着曾经朝夕相处的无价珍宝,隔海相望。
南京,重走文物南迁路启动的第一站。见面会上,几位长者的回忆拉开了两岸故宫人对那段文物南迁史追寻的思绪。
庄灵,台湾著名摄影家,1938年出生在文物南迁路上,父亲庄严正是上世纪初典守故宫文物中众多学人的代表。
庄灵:大概我有记忆开始,对父亲来讲就是他是一个,可以说是一个上一代的典型的文人,学者型的文人,经常是穿长袍的时候多,当然有的场合他也穿西装,瘦瘦的,北大毕业,北大毕业以后,那教授就推荐他到当时的故宫的前身,叫清室善后委员会。
1924年11月5日,北平故宫里透着一丝凉意。这一天,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被冯玉祥的国民军赶出了紫禁城。事情来得突然,溥仪甚至还来不及吃完手里的苹果,就不得已舍弃了一宫的国宝,仓皇上路。由于清廷珍藏着难以计数的奇珍异宝,“清室善后委员会”随即成立,开始对故宫珍藏的文物进行彻底地清查。
梁金生:那部分人可能分几部分,有一些人就是当时在社会上比较知名的人,有一部分是从北大找来的学生,还有一部分可能是清室留下来的人。我爷爷就原来在溥仪在小朝廷,清朝灭亡了以后,他不是还在后宫生活呢吗?那一段里他还有如意画馆,我爷爷那时候就是如意画馆的。
进入清室善后委员会时,梁金生的爷爷已是梁家第三代故宫人。1925年的双十节,故宫博物院在万难中成立,他的爷爷也与庄严等新同人一起,对故宫的各个宫殿开始了彻底的文物清查。清查的第一天,庄严就在储秀宫的地上发现了那个宣统帝咬了一半的苹果,不禁慨叹。此后,中国的百姓就都有机会看到这些稀世奇珍了。
串场:故宫的家底有多少,恐怕现在的故宫人也没办法讲得周详。那几年,清理点查清廷遗留下来的古物珍玩费劲了周章,期间也发现了溥仪以赏溥杰为名转移出宫的大量书画记录。博物院正式成立后,故宫也渐渐热闹起来,定时定类的公开展览,让北京的老百姓大开眼界。北伐成功后,故宫成了政府麾下的正式机构,同人们也都有了新的希望,希望可以大展宏图,好好地做点博物馆该做的事情。可彼时风雨飘摇的时局怎么会就此平静了呢?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此时,距离东北只有200公里之遥的北平紫禁城里,这批国宝的安全就成了令人困扰的最大难题。认真讨论过后,大家一致同意,早做准备,必要时将国宝撤离危险区。于是,价值最菲的古物馆开始了迁徙文物最初的拣选、装箱工作。
梁金生:拣选呢当然从故宫选东西,都愿意选好的东西,就跟咱们搬家一样,要拣一些好的东西,就比较容易装箱的,或者是比较容易集中装箱的,这些东西。比如说展室文物,那么大批存放某类文物的地方,主要是这样的。这样的话你比如青铜器馆,我就可能把这个青铜馆的那个,在院里的那个展览室,展室的青铜器就统一都装箱了,玉器馆展览的一些玉器都装箱了,陶瓷也是捡好的东西,因为故宫的陶瓷特别多,到现在还30多万呢,当时捡选的一些就比较名贵的,从质量上,类别上都比较名贵的,没有像珐琅彩的瓷器,这是在清朝是非常好的一种瓷器,只有皇家能有收藏的,有400多件吧。他们把这整数全拿走了,就是全部装箱了,怕坏嘛。如果是487件可能就留了7件,反正就是把这个整数给全装箱运走了。
庄灵:那么所有的文物的包装,装箱的工作他都参与,特别是那个石鼓啊,非常硕大,非常地沉重,非常地脆,可以讲是文物伤到的石鼓,先秦的石鼓在国子监,那也当时的院长,马衡院长就说要他来负责,来装,所以这个对他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经历。
在此之前,故宫的宝贝从未经历过大规模的搬迁,因此,为了确保运输过程中文物万无一失,装箱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故宫为此专门请来了琉璃厂古玩店里的行家传授包装技术,同时又仔细观察江西景德镇运送进宫瓷器的捆扎方法,从中摸索出尽可能保险的良策。
梁金生:它瓷器特别怕摔,所以在木箱子里边就要填充好多填充物,当时可能是有些纸屑,什么稻草就这类的东西,它要把每个器物和每个器物之间都要隔开,而且要装实,比如一个紧一个实,就是让它这箱子怎么晃动,它里边的东西不会单独动,都是随着箱子动,那里边的这个杯子和那个杯子绝对不会相碰,即使说振了一下,或者是掉了一下也不会发生问题,要做到这种程度。
装箱之初,故宫人的情绪并未十分紧张,各处各馆之间,包装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
梁金生:每个箱子里边都要装的是什么,都有一个分别的记录,叫装箱单叫什么也好吧,那么一份就附在箱子里边,另一份就是装订成册,比如多少号箱装的是什么,多少号箱装的是什么,到现在我们也是这样。你比如现在我们要到外地办展览,或者到国外办展览,也都有装箱单,有一个目录同时有一个装箱单,装箱单也要把这个东西的,它的展览序号也写进去,文物名称也要写进去。目录同样后边要缀一个哪个箱号,所以那个时候的故宫人的这种管理方法,一直到现在一直延用。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