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鼓界女王”骆玉笙

2011年10月14日 09:32
来源:凤凰卫视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骆玉笙,京韵大鼓演员,她在京韵大鼓艺术生涯中,研习继承前辈的艺术成就,博采众家之长,创立了以字正腔圆、声音甜美、委婉抒情、韵味醇厚为特色的“骆派”京韵,开拓了京韵大鼓艺术的新生面,达到了这一艺术形式的高峰。

解说:1985年8月16日,根据老舍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因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文学性引起强烈反响,一时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话题。而用京韵大鼓的音调素材写成的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也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京韵大鼓骆派创始人骆玉笙用凄凉悲壮、铿锵有力的音调进行了完美演绎,一时间京韵大鼓被人迅速熟知起来。

 

公元1914年,京剧界的代表人物杨小楼会同名旦姚佩秋,在北京建成了当时京城最大的戏园名曰“第一舞台”。就在同年八月,在离上海不远的地方,一个小女孩呱呱坠地,像当时许多孩子一样,六个月后这个还在襁褓中的孩子被卖到了戏法艺人骆彩吾家中,养父给她取名“骆玉笙”。

骆巍巍(骆玉笙孙女):奶奶的养父养母,他们就是在收养奶奶之后还收养了很多孩子,就是买了很多孩子。

记者:买了很多孩子。

骆巍巍:应该觉得他就是应该是一个经纪人,他们就是一个艺术经济人,因为他买了孩子之后一方面要做,就是骆彩吾他是变戏法嘛,他要做他的道具,然后他要找老师。

记者:耍杂技。

骆巍巍:耍杂技,中国戏法。奶奶说那时候她就穿长袍的那种,老太爷就穿那种长袍式的中国大褂。

记者:把她塞里头。

骆巍巍:把她搁在就是他腰间系的一个布袋子,然后她就在那个布袋子里。实际上就是在人的两个腿中间,然后他翻跟头,带着这孩子翻跟头,变这些这个鱼,鱼盆很多水。

记者:一会儿捧出个鱼缸,捧出个什么东西。

骆巍巍:最后变出一个孩子出来。

解说:这是1918年上海大世界的海报,骆彩吾和南金子的“戏迷双簧”节目就出现在的上边。就在这年,骆玉笙跟随养父骆彩吾进入大世界游艺场,并初次登台演唱。

刘春爱(骆玉笙入室弟子):四岁就登台了。

记者:就登台了,四岁登台好像有一个。

刘春爱:小神童一样,她嗓子简直不是四岁孩子的嗓子,一张口就老成的,简直韵味什么到位了。

记者:这就是天才。

刘春爱:就是天才。

记者:生来就是这块料。

刘春爱:就是干这个来的。

解说:小时候的骆玉笙和当时的许多养女一样,饱受凌辱。骆玉笙在自述中曾说养父对我还好,他很少打我,养母就不同了。她是从自身的遭际中理所当然的指望我,她花钱买下的养女成为她的摇钱树,挨打受气是常事。

记者:一般有父母的这个孩子是不可能去学艺的,因为他吃不了那个苦,要挨打的,要挨骂的。

骆巍巍:是,但是打骂以后还真的就出了很多天才。

记者:就是,没有一个绝不是这么过来,包括中国京剧的戏班富连成,打戏打戏,可能自己的孩子反而教不出来。

记者:你下不了那个手啊。我小时候看过一个河北到我们那边去的,也是一个杂技班子,那些比我还小的孩子每天早上天还没有亮就三排凳子,最高的是三个凳子摞起来,然后上头站一溜孩子,在上头要往后下腰。那么高,我们上去都害怕,他在上头还要下腰,然后下面的老师,真的,那已经是解放以后的事情了,拿的是一根长鞭,鞭子指哪打哪。那有父母的孩子谁能学这个,不能学。

[责任编辑:杨程] 标签:骆玉笙 京韵大鼓 骆巍巍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