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南海秘闻:中国水下考古界“天字第一号”

2011年07月21日 10:10
来源:凤凰卫视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解说:

今天,距离“南澳Ⅰ号”的发现已千日有余。云澳边防派出所的雷达监控系统也与24小时轮换的边防武警一起密切注视着这片宁静的海域。在守护“南澳Ⅰ号”这一千多个日夜里,南澳县云澳边防派出所27名边防兵共出动公边艇2000次,劝离不明作业船只近百艘,驱赶可疑船只超过2000船次,死死地捍卫着“南澳Ⅰ号”的安全。

串场:2007年岁末,深藏水下近千年的“南海Ⅰ号”古沉船,连同它周围的泥沙一起被装进了巨大的集装箱,然后起吊出水。这是世界水下考古史上史无前例的挑战。伴随着紧张、刺激的起运,12月28日,“南海Ⅰ号”被请进了广东省政府斥资1.6亿兴建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分身乏术的广东省水下考古界这才慢慢抽身出来,开始做计划,筹资金,“南澳Ⅰ号”沉船保护工作被再度提上日程。

Part2:

是什么让这个继“南海Ⅰ号”之后的水下考古大发现备受瞩目

几千件东西还没有真正见到船底板

水上数月,历史将在这里裸露出怎样奇特的妆容

这是“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工作被再度拉进公众视野之后的首个媒体开放日。这一天,来自多家媒体的数十名记者将从这里出发,登上“南澳Ⅰ号”的考古作业船“南天顺”号。

王鲁湘:沉船的海底离海面到底有多深?

魏峻:27米。

王鲁湘:据说那个地方水的清澈度非常好,跟南海一号完全不一样。

魏峻:对,跟南海一号是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例子,因为那个位置,就是它的水的能见度非常好,我们几次去做工作,都是水的能见度保持了一个比较高的能见度,就是在相对于中国的近海区域来讲,它一般有两米左右的能见度,好的时候有三米多。

由于南澳水域水下的工作环境非常好,考古队一直以来都对“南澳Ⅰ号”的发掘充满了信心。

崔队:我们原来做了一个计划,就是说有经费以后,我们是2009年的8到10月份吧,想做一个发掘,因为考虑到从西南暖湿气流转东北季风的时候会有一段时间是海况比较好,但是呢,去年下半年也是一个天气异常的时候,就是到10月份,台风还没走,西南风一直不断,台风还在这边转,所以呢,很难开展工作,我们在这里就是待了有一个月,后来因为每天都是花费也很大,所以我们就及时就撤了,一个人员安全,一个文物安全,在这种天气条件下,没办法保障,我们就及时撤了。

串场:“南澳Ⅰ号”古沉船的位置,在南澳岛东南三点金海域的乌屿和半潮礁之间。“南澳Ⅰ号”发现之后,2010年年初,广东省文物局曾经派出过专业队伍,对包括这片海域在内的中国南海进行了仔细的海底勘察,历经35天的海上作业,行程600余海里,考古队共调查发现了42处水下文化遗存。在这42处水下文化遗存中,沉船遗址就有14处,这样的发现多少给正在进行的考古作业增添了些许神秘色彩。看来,在这片看似平静的海域下面,深藏着的将是一条与历史对话的时光隧道。

2010年4月4日,负责“南澳Ⅰ号”古沉船打捞作业的“南天顺”号再度从广东港出发,两天后,代号为“南澳Ⅰ号”的水下考古大发现正式启动。

崔勇:我们上船定位是4月9号,定了位,然后定了位以后就开展工作,但是这个开展工作也是,每天都受那个气候的影响吧,我们断断续续的。

孙健:我们首先是要把这个遗址表面清理一下,因为本身这个遗址是被盗捞过很多,而且船沉没的时候,它瓷器、很多船货已经出现那种倾倒、散落和破损的现象,在遗址表面形成一个散落面积比较大的一个分布,这样我们要把它先清理,这些东西要先清理出来,然后我们就开始抽泥,就说是分阶段、分步骤来抽泥,选择一定的区域开始逐渐地揭露这个船体。

然而,海上气候的变化莫测给最初的发掘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不便。

崔勇:比如说我们有抽泥,抽两天的泥,都抽开了,然后突然一报七级风,正风八级,这个船的抗风能力,就正风八级,就得要避风了,然后我们就起锚,然后退回到云澳港去避风。然后过几天,然后避完风,然后风完了,就把船拖出来,又继续做这个清理和抽泥的工作,原来抽好的这个坑,我们走两天以后,它又回淤了,这个就没办法。

入水的第一天,考古队就在这艘沉船的南北方向拉上了一条布满刻度的基线。显然,随后的一切工作,都将以此为坐标,循序展开。

王鲁湘:那么现在对它的基本情况已经了解的怎么样,它大概这个是一个什么时候的船,船体有多大?

魏峻:现在来讲,因为这一次的工作受到一个整个客观情况跟我们原来想象的有点差距,就是它水下作业的难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大,所以这一次我们讲整个的发掘是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果,因为我们的文物的获取的数量,包括对船的结构的了解都是有了新的一个认识,但是现在对于整个船体,整个船体的了解,应该来讲相对资料还不是那么充分,那我们现在揭露的面积,就是揭开船舱的面积,就是长度大概在16米左右

王鲁湘:16米。

魏峻:对,宽度在8米,但是这不是一个整体的一个船,因为原来我们通过连接物的分布,通过各种船载文物的分布的状况,就是大概判断这个船的长度应该在25米左右,宽度大概在7米左右,那从现在我们第一期发掘的情况来看,这条船应该比我们原来预想的还要大。

王鲁湘:还要大。

魏峻:对,可能长度能到30米,宽度能达到8米左右。

如此庞大的货船从何而来,向哪里去?在四百年前的某一时刻,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它遭此劫难,葬身海底?疑问接连不断地敲打着考古队员的神经。为了搞清这种种疑问,他们只能一次次地沉浮期间,希望可以从船体本身找到更多的蛛丝马迹。

从我们现在的发掘来看的话,我们揭露了,一共揭露了16个,16个舱位,16个舱位它整个的船舱的隔舱板,包括它里面的船货,都是保存地非常地不错,南海一号比它好的一点,就是说它保留得更高,南海一号我们还发现了一部分的上甲板,就是南澳Ⅰ号从我们现在揭露的情况来看没有看到上甲板。

记者:就上层建筑完全没有了。

魏峻:对,隔舱基本都在。

记者:基本还都在。

魏峻:基本都在,包括隔舱板都保存得非常好,非常完整。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考古 南海 天字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