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心灵约会以诗歌的名义(图)

2011年07月08日 14:01
来源:三秦都市报 作者:田雅雯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诗歌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年少时候一个瑰丽的梦。随着年龄的增长,热爱诗歌的少男少女们也逐渐走出了象牙塔,开始为生活而奔波。在西安,一群女诗人自发地走到了一起,她们为写诗、读诗,为诗歌而欣喜忧伤,为诗歌而激动痴迷。这样不为名利的精神生活,在如今举目皆是滚滚商业浪潮的社会语境下,显得尤为朴素和别致。

  诗歌与心灵的碰撞她们谈论起诗歌时的表情,是欢快而认真的,说到激情之处,仿佛诗人的灵魂在她们的血液里碰撞和燃烧,她们的脸颊涌起初恋般的红晕。偶尔,她们又恢复了理性,露出历经生活打磨之后波澜不惊的神情。

  这是一群年龄在三、四十岁的女人们,几乎每个周末的下午,她们都会聚集在一起,重新拾起少女时代玫瑰色的梦想,捧起自己创作的或者别人的诗歌,让整个下午沉浸在诗的芬芳之中。她们中,有的做媒体,有的做网站,有的是杂志编辑,有的是影视公司编剧。这些热爱文字的女人们,在为人母亲之后,在暂时摆脱了柴米油盐的烦扰之后,终于有了一个让心灵舒展的时空。

  坐在这样一群写诗、读诗、爱诗的女人之间,记者恍然如回到了久违的校园。仿佛是在一个闲来无事的下午,同学们聚在一起,那样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任心灵恣意飞扬。

  杨莹,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女子诗社社长。她长期担任报纸编辑,出版过多部诗集。杨莹发起这个诗社的初衷,也是为了西安众多的女诗人们,有个精神交流的“落脚地”。诗社的成立,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个女子的“精神会所”,她认为,这样的聚会,是纯粹的精神交流,比在茶秀里喝茶聊天,是更上了一个精神层次的交流。女人是天生的诗人

  杨莹这样描述写诗的女人:她们总是顾及家庭幸福,常常生活第一,写诗第二,每个女人都要照顾孩子,赡养老人,比男人承担更多家庭事务。然而她们的潜意识发达,情感力量深厚,这是她们的优势,如果能很好地保留女性的特质,而且把它很好地转移到对诗歌艺术的追求上去,是美而有力的。她们和所有普通女性一样相夫教子,一样要照顾一家老小的吃穿住行,在单位仍然要忙于工作,许多的社会角色决定了,女性诗歌写作者在更多层面上,依然是普通女性。我在寻找女诗人,更是寻找我自己。

  在陕西所有的公开诗歌活动中,几乎都能看到崔彦,她是陕西女子诗社的秘书长,她认为,诗歌带给人喜悦,带来精神上的动力。在这个世界上总感觉找不到自己的空间,很无奈,很困窘。因此在诗歌里,在文学作品里寻找、创造、追求诗意空间,完美生活。

  崔彦在一家杂志任副总编时发现,现在很多女性诗歌作者居无定所,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我常常苦恼无法寄给她们刊物。”崔彦说:“求生这个问题尚不能保证,艺术这种高尚的东西更难经营和维持了,成立女子诗社就是让女诗人有地方抒发她们的情感和才华。” 以诗之名让心飞翔

  “我的爱人举着锅铲/将生活弯成一张弓/细节藏在身后/他说,一千年前太久远/即便爱过也如过往的风/他说,一千年后/你是你我是我/一定会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再次牵手”。这是诗社成员雷小英的诗。她说,虽然生活并不轻松,但是每次写诗、读诗的时候,她都分明感觉到,自己好像生出一双透明的翅膀,感到分外的轻盈和满足。“这样的满足与快乐,实在不是每个女人都有幸享受到的。”

  女子诗社的成员大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过因诗歌而带来的清澈的欢喜和满足。如今,女子诗社的活动已经进入常规化,这些热爱诗歌、艺术的女人们,或欢聚在纺织城艺术街区,或徜徉于碑林古老的街道里,她们脚步轻盈,笑容安然,在这“一城文化,半城神仙”的文化古都西安,留下了她们独特的风采。本报记者 田雅雯

[责任编辑:陈书娣] 标签:女性诗歌 诗社 诗歌艺术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