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馆,步道沿途的大屏幕上反复切换着反映巴黎人生活的旧纪录片。
如梦似幻的意大利花园,如今已经落户天津。
狭长液晶屏上的句子透着巴黎人那种满不在乎的精致与浪漫。
法国馆,一茎青草也能给城市带来些许诗意。
城市留言
我们走出阴暗的黑夜
跨出油灯摇曳的茅草房
坐上破旧不堪的火车
奔向梦幻中灯光闪烁的大城市(摘自波兰馆)
法国馆好香,处处充满爱!果然是情侣必到的国家馆!(@KinG_s)
城市议题
这是一个非常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却也往往是一个展区中真正的点睛之笔——如诗如歌的文字,散落在这片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建筑群落里,等待人们用心灵深处最敏感的触手拾取和体味。
这些人类情感世界的结晶呵,是赞美、是歌颂,而它们本身又恰是最值得赞美和歌颂的对象。因为它们的存在,才完满了一座城市的诗意与浪漫,钢筋铁骨的坚硬身躯就此浸入柔软润泽的感性时光。
城市故事1
240平方米全部奉献给诗歌
除了桑巴和足球,巴西还有什么?
穿过数千根绿色木条搭成的“雨林”走进巴西馆,核心展厅中由4块长方形屏幕组成的全景舞台吸引了每一个游客的目光。地面两米高处的大型全景屏幕,每一块面积60平方米,人们身在其中,触目所及皆是巴西都市的原汁原味的动感画面:激情的足球、热烈的桑巴,以及现代的巴西人……这是一个浓郁如火的巴西。
而一旦走出这些全景屏幕的包围,人们将在屏幕的另一侧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巴西:巴西人毫不吝惜地将这240平方米的另一面全部奉献给了诗歌,献给了巴西人最感性的一面!
我故乡绿色的海洋……如同阳光下的翡翠闪耀着光芒。
——若泽·德·阿兰卡尔
世界如此之大,全被海边窗口容纳。
——卡洛斯·德鲁蒙德·德·安德拉德
深色的屏幕上,梦幻般的文字此起彼伏,诗人和作家心目中最美好的巴西交迭着出现在人们面前。
诗歌,对巴西人的意义不亚于足球,甚至,巴西馆的形象大使不是足球明星,而是作家保罗·科埃略。在六月份的巴西国庆节庆祝仪式上,他在现场献上了诗歌朗诵。
巴西馆的创意并非偶然,在这个拉美国家的文化传统中,诗歌和诗人拥有极高的地位。以至于“诗人”这个词,在巴西大大超出了原本的意义范畴,变成了一个褒义的赞美词,常被用来表达敬意、钦慕和友爱,即便它所称颂的对象可能和诗歌毫无关联。
当然,货真价实的诗人,会受到更加隆重的礼遇,这种“礼遇”的表达方式也常常诗意而感性。
20世纪巴西的著名诗人马努艾尔·班德拉(Manuel Carneiro de Sousa Bandeira),尽管他并不会开车,也没有车,但政府仍然送给他一个免费的永久停车位。在他位于里约的公寓楼前,一个停车位上用油彩写着硕大的鲜艳的“POETA(诗人)”。
他年老时曾在一所公立大学任教,没几年就到了退休的年龄。他的教龄无法达到按规定取得退休金的标准,但一次联邦会议为此举行,议员们毫无异议地欢呼着,投票通过了给予他全额退休金的提案。
一个在巴西生活过的美国女诗人曾经描述了一个独特的巴西现象:“在巴西,几乎所有稍有点文字兴趣的人都出版过至少一本诗集,这里的‘几乎所有’包括医生、律师、工程师和其他艺术形式的爱好者。”
一些巴西的大企业每年都会拿出资金赞助文化活动,诗歌便是其中的重要项目。在一次由商业企业赞助的诗歌节上,受邀的诗人们不仅有免费的往返机票和食宿,每个朗诵者还能获得一千美元的酬金。
这样的巴西诞生了保罗·科埃略,这位巴西馆形象大使是唯一一位因为作品的巨大影响而成为联合国和平大使的作家,还是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百年孤独》一书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之后,拥有读者最多的拉丁美洲作家。
城市故事2
城市成了过目难忘的演出
“感性之城”是法国馆的主题。窗外,阳光顺着浓浓的绿意洒满庭院,粉红色的花树之间水雾交错,一朵朵透明泡泡升腾飞扬;窗内,步道沿途的大屏幕上,旧纪录片一样的巴黎街景展现着这座城市最鲜活的日常生活。两者之间,展馆立柱上的狭长液晶屏上,则滚动着阐释画面内容的点睛之句。
“夏天到了,城市充满了光和影,炫目的阳光照耀着埃菲尔铁塔。”
“雨水使城市焕发无数亮彩,雨后的城市就像是换了新装。”
“下雪了,多好啊!披上一层白纱的城市成了儿时的梦。”
不是名家诗句,亦非隽永歌词;这些看似随意,实则用心营造的句子里透着巴黎人那种满不在乎的精致与浪漫。四时的景色给城市带来不同的观感,在质朴的赞叹之中,自然的造化与人工的城市在诗意中融为一体,和谐意趣在巴黎这个无可辩驳的浪漫地标上悠然彰显。
“一茎青草也能给城市带来些许诗意。”
“海面是城市最美的天际线。”
“自然和建筑在大都市中相融合,构成持续的风景,让人们在其中感觉舒适。”
巴黎人没有用规划、布局……这些看起来冷冰冰的严肃词汇描述自己生活的城市,他们更愿意用那些带着小情趣小清新的语句向世人介绍这个感性的家园,仿佛一切都只是不经意地妙手偶得。
“在集市间一边游晃着,一边就有了食欲,集市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日常纽带。”
“广场总是因为有了街边的商店、咖啡馆和餐厅而热闹非凡。”
对于把美食做到极致的法国人而言,食物亦是城市生活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城市不仅供人居住,更为人们提供了美好生活的机会——生活,而非仅仅是生存。在广场上的咖啡香里看成群的白鸽振翅而起,慵懒的秋日午后在街角的老派餐厅里一边享用招牌甜点一边闲看路上行人,这是城市特有的生活方式。甚至连馆内米其林三星大厨的食谱里,都要附上精彩的诗句:
“此乃食客之原罪,犹如禁欲的玫瑰。香豆散迷人芬芳,引情迷乱失方向。(巧克力)”
“粉红的晨光从她的皮肤上划过,让她丰腴饱满的身躯更加红火。
她的脆弱、高贵、优雅和大方,既有水果的气味又有草的芳香。(番茄)”
最后,还有城市最生动和必不可少的姿容,那就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
“行人的步伐使街道充满律动感,就像是一支不停歇的舞曲。”
“人们穿行其中,城市转而成了过目难忘的演出。”
优雅得体的巴黎男女永远是“花都”最吸引人的元素之一。“舞曲”和“演出”泄露了法国人对人与城市关系的考量。在人们眼中,浪漫诗意的城市是上佳的风景,而当人在画图中的时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本身,也成了风景的一部分。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合,而人与自然在这里的完美融合始终是人们不懈的追求。在追求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科学和理性,还有不可或缺的感性与诗意。在感性之城中,人们的情感成为令城市愈加美好的催化剂。
本版文字 张棻 J234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