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杜刺史敬授民时 池州城以诗会友

2011年05月09日 05:33
来源:北京青年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文苑英华◎包光潜

杜牧来池州任刺史虽不满周年,但他对池州城的里里外外无不清清楚楚。在与民同乐之时,他发现池州人热爱生活,却缺乏时间观念。朝不朝,夕不夕,这怎么行呢?他便想起家乡的王处士。王与杜家为邻,时常串门,时有谈论,其中就有涉及制造刻漏的技术问题。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杜牧渐渐对“刻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直想躬身亲为,却不得时机。直到担任宣歙观察使沈传师的幕僚时,才实现童年的夙愿。那一年,他派专人返故乡京兆,取技于王处士。而后,杜牧创建刻漏于宣州城上。据史料记载,为了把刻漏技术学到手,在王处士90岁高龄时,杜牧亲自由宣州返回京兆。王处士感其执著,故而“言及刻漏,因图授之”。

十年之后,即会昌五年(845),杜牧已非昔日幕僚,而掌印于池州,正是大展宏图之际。杜牧亲自谋划,在王处士亲授的基础上,他率领一班人马创造性地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复壶”技术,夜以继日地制造刻漏。此种“复壶”刻漏,水流均匀,水压稳定,计时较准,偏差不大。据史料记载,池州“刻漏”计时器成于会昌五年次乙丑夏四月,置于池州城南门楼上,杜牧亲作《造池州城楼刻漏记》,同时置钟、鼓于其旁,敬授民时。白天有专人击鼓敲钟,司鸣时辰,夜间也有专人巡更打梆喊夜。从此以后,池州人作息有令,生活有序。

创建刻漏之后,杜牧想再操办一件大事。他想把池州及其附近的文学青年们召集起来,搞一个池州诗会。

请哪些人参加,令杜牧伤透脑筋。当时堪称文坛领袖的当数白居易,于是他向京城发出请柬。白氏来固然好,可增添诗会的主流色彩;不来倒也罢,该敬的已敬到,也怨不得晚辈们张狂。果然,白居易不以为然。说白了,还是杜牧不够级别。但有一个人必须请,而且必须来。他就是写“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的桂冠诗人张祜。

池州诗会由杜牧一手策划,为期数月。第一个回合在池州城的九华楼上。杜牧得知张祜与白居易之间有过不快,并对张祜怀才不遇甚表同情。那是宝历二年,张祜南游姑苏,顺道拜谒时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见面时,白居易戏称张祜的“鸳鸯钿带抛何处,孔雀罗衫属阿谁”为“问头”诗,而张祜也不甘示弱地开玩笑,说白居易的“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为“目连经”。张祜由此扬名,而白氏老羞成怒。

杜牧当场赋诗赠予张祜,即《登九峰楼寄张祜》:

百感衷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送走青年诗友,杜牧再次挽留张祜。恰逢重阳在即,杜牧专门为张祜举办了一次赏菊诗会,地点就在池州南门外的齐山。那天秋高气爽,杜牧和张祜带领一大批本土诗人,携壶就菊,登高望远。碧波荡漾,雁影流泻;馨香弥漫,满眼金黄。自古登高怀远,诗人们抑止不住内心的情绪,吟诗诵句。特别是杜牧,遥望京兆,近看张祜,悲喜交集,临风高歌: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张祜长杜牧10岁左右,却是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杜牧有拯物济世的抱负,但他生性耿介,不善逢迎,才被逐出长安。面对无限江山,浩荡秋波,岂能不生出惆怅?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池州 敬授民时 刺史 杜牧 王处士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