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王翔:不相信传统文化是国民性通病 风雅是附庸出来的

2011年09月07日 14:41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吕美静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风雅是“附庸”出来的使国人高雅需引导

凤凰网文化:你觉得你的项目能够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喜爱吗?

王翔:之前央视记者也问到我:是不是很多人来这听昆曲是附庸风雅?我说风雅就是“附庸”出来的,风雅一定要有人引导,但是在附庸的过程中,就获得了美的体验和感受,获得了美誉,然后就逐渐由附庸风雅变到真正的风雅,这是一个过程。

像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越老师看过之后写了一篇文章,她说“我不能想像,我能够在一个戏园子里头,自始至终地坐在那儿听一出戏”。粮仓外面就是车水马龙,每个人都有快节奏的生活,太紧张了,怎么可能坐在一个地方90分钟,咿咿呀呀地听一场戏,这太奢侈了。

毕竟改革开放才30年,我们这个国家还没有真正脱贫,虽然GDP已经是全世界老二了,但恩格尔系数,文化消费的比例占家庭收入中多少,我觉得人们还是不敢夸口。北京、上海稍微好点,但从北京出去100公里,去天津,演出市场、古典音乐会或者话剧票房,就都特别差了,所以全民的文化素质和修养,还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

凤凰网文化:你觉得昆曲需要普及吗?古代的艺术对信息时代还具有哪些意义呢?

王翔:我不欣赏“普及”这两个字,文化越多元,社会越精彩,如果有一天大家都唱昆曲,那不跟当年都唱样板戏似的吗,多枯燥啊都唱昆曲,不需要。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多元化的文化生存状态,按孔子《论语》中的说法叫“和而不同”,你有你的文化个性,我有我的文化个性,你听你的相声,我听我的昆曲,和而不同是世界大同,才是和谐。

凤凰网文化:如何让中国人高雅起来?你接下来想怎么操作,难点在那里?

王翔:之前也有过再增加其他剧目的想法,但就目前市场来看,一个经典剧目在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空间里面做长期助演,保持它的唯一性和纯粹性,是对这个项目的持续性发展有帮助的。其实再增加别的项目,是对目前这个项目不自信的表现,就像刚结完婚又再添一房,这就有点不自信;老大刚一岁,又再要一个,对老大的爱也被分解了。

我就是一个出品人,现在就做了这么一台小戏,我的能量就到这了,如果未来有更大的舞台,我也非常愿意参与,但是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因为一个项目的成功就把自己神话,就得铁肩担道义了,像郭德纲似的,“全世界的相声都得他一个人扛”,这就走向反面了。(吕美静)

皇家粮仓官网:www.imperialgranary.com.cn

皇家粮仓微博:weibo.com/imperialgranary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王翔 国民性 附庸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