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文化是国人精神宗教

2011年09月08日 16:28
来源:凤凰网文化综合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核心提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生活有着怎样的意义?西方现代文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却未能改变中国文化的价值核心部分。文章从中国人内倾的文化精神入手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现代意义在人与天地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对于自己的态度、对生死的看法四个领域内的具体表现。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似乎是两个截然不同而且相互对立的实体。前者是中国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旧文化传统,后者则是近百余年才出现的一套新的生活方式,而且源出于西方。所以这两者的冲突实质上也被理解为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与挑战。

在这个一般的理解之下产生种种不同的观点与态度,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方面是拥抱西方文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生活的阻碍,另一方面则极力维护传统,视西方的现代生活破坏了传统的道德秩序。在这两种极端的态度之间当然还存在着不同程度及模式各异的调和论。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并不是两个不相干也不是相互排斥对立的实体。“现代生活”即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具体转变。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变使其已经脱离了旧的轨道,并且不可否认地受到了西方文化的重大影响。但现代文化并不等同于西方文化,我们所接纳的科技以及制度层面上的西方文化并不会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的核心部分。

提到价值系统的核心部分,我们便要说明价值的来源,以及价值是结合实际世界之间的关系。中国最早的观念把价值归源于“帝”或者“天”,所谓“不知不识,顺帝之责”、“天生丞民,有物有责”,都是之中观念的表现。孔子以后,“人”的分量重了,“天”的分量则相对减轻了。但孔子以“仁”为最高的人性价值意识,但其源头仍然在天。道家也肯定人间一切价值的源头是先天地而生的行而上的道体。不过这个超越性的源头不是一般语言能讲得明白的,只待每个人自己去体验。然而,西方人的态度却是迥然两样。他们认为至善的“上帝”是一切价值的共同来源。人格化的上帝集中了这个世界的一切力量,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自然也就是所有价值的源头。人必须遵循上帝所制定的法则,在个人实践价值的过程中要听从上帝的召唤。中国人没有人格化的上帝,因此中国人虽认定价值之源出自于天却实现在人心之中。儒家教人“深造自得”、道家要人“得意忘言”,都是让把价值之源放在每个人的内心之中。追求价值之源的努力是向内而不是向外的,不是等着上帝来“启示”的。这种精神不但见之于宗教、道德、社会各方面,并且也同样支配着艺术与文学的领域,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内倾与外倾两种不同的价值特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倾特质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的确显露出了许多不合时宜的弊端,但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延续数千年而不断却也是这种内在的品质的韧力所赐。《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正说明了内倾文化的特性所在。十八世纪以来,“进步成为西方现代化的一个中心观念。许多西方思想家如黑格尔看不起中国文化的主要根据之一,就是说中国文化从来没有进步过。中国社会面对现代化进程,在科学、技术、经济、教育等领域当然不能完全的“止”、“定”、“静”、“安”。但今天西方现代社会的危机确正在于,“进”而不能“止”,“乱”而不能“定”,“动”而不能“静”,“富”而不能“安”。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或是内倾文化价值精神与外倾文化价值精神的取向正可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精神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所正在发生或者可能会发生的作用。

一、人和天地的关系

我无法在这里详述中国人对自然的各种看法,只是想将重点放在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方面。李约瑟认为中国人把自然看作是一种有机体而不是一件机器,这个看法是被许多人所接受的。在西方先后有希腊时代的有机观和十六七世纪到十九世纪的机械观两大类自然观,随着现代科学的兴起两者又有所混合。但在中国历史上,是没有过机械的自然观的。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我们大概可以用“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来概括中国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这一态度可以说是中国各派传统思想的共同观念。天地万物在所分化以前同属一“气”,分化后便形成了各种物类,“气”是无法用现代西方观念来解释的,因为“气”是有生命的,而不是所谓的“物”。中国人相信“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不已”,天地万物的运行是“气”聚散生化的无穷过程。人也在天体万物之内,是天地万物之“灵”,所以能“赞天地之化育”所谓“天人合一”的含义就在此。从这一观点出发,中国人发展出“尽物之性”,“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精神。中国人当然也在开发自然资源以求生存,具有“利用厚生”“开物成务”等观念。但这种“利用”仍是尽量和天地万物协调共存,而绝不同西方近代对于自然征服的态度。

中国近两三百年的科学技术是落后于西方的,然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正式现代化的一个主要特征,中国人也要向西方学习,吸取西方的科技。西方文化的外倾精神是有助于系统科学的发展的。毕达格拉斯用抽象数学形式来解释事物活动的外在结构是西方最早的一次科学革命,这是西方人第一次用数学的观点来解决物理问题。希腊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立足点,我可以转动整个宇宙”。外在精神推动系统科学的发展,从阿基米德这句话中就可以生动而形象的表现出来。然而,中国几千年也不是没有过外倾型的思想,如荀子有“制天”“役物”的观念,这在儒家思想中已是例外了。而西方也不是完全没有内倾型的思想家,如斯多葛派强调德行自足,明显的有由外转内的倾向。但从大体而言,中国传统思想是比较实际地贴切人生的,抽象化理论化逻辑化的思考方式不是中国的特色。内倾文化更注重人文领域内的问题,而外倾文化则更注重人文领域以外或以上,如自然及宗教等问题。

然而这并不是说中国的文化发展是没有科学背景的。中国近代因实用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的研究是不以使用为最高目的,而是为真理而真理,为知识而知识的,是运用理性来解释世界认识世界的。四百多年前,培根曾提出两个关于科学的梦想,一是用科学的力量来征服和主宰自然,一是通过科学知识已认识世界的真面目。而培根真正的兴趣是在于用“科技”来征服和主宰自然。所谓“知识即权力”的口号便来源于培根,培根对待自然的这种态度正是西方现代文化的主要态度之一。然而今天的西方人已愈来愈看到了“科技”的负面价值,原子毁灭的危险,自然生态的破坏,能源危机等都是对人类文明的威胁,最可怕的是“科技”不但征服了世界而且也主宰了人类,这是培根当年无法预料到的后果。人已经成为“科技”的奴隶,而不是“科技”的主人了。西方思想家现在也已经从多种角度来指责这种“科技”主宰世界的危机了。庄子说“由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这里所说的机械是指汲水用的桔槔,是一种最简单的原始工具。道家非不知其便利,还要预防“机心”。“科技”主宰了人正是“机心”代替了“人心”,也就是现代西方所谓的“疏离”或“异化”,用道家思想否定科技的态度并不是要无条件地排斥现代科技,因为那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愚蠢的。但是在“戡天役物”的观念已濒临破产的今天庄子的话确足以发人深省,“人于天地万物一体”的态度诚然不是现代的,然而却可能是具有超现代意义的新启示。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价值精神 现代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