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白鹿原》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全面解读

2011年11月19日 19:27
来源:凤凰网文化综合 作者:李兆虹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核心提示:《白鹿原》客观审视和深刻反思了现代社会的历史,表现了农民运动和革命斗争、国共党派之争以及阶级对立与阶级斗争,力求还原生活形态的本来面目。突破了以往历史生活表现的狭隘和局限,向广度和深度上开掘,体现了多元复合的历史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迈向现代化过程中的艰难曲折。

小说的时间背景是二十世纪前半期,从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到三、四十年代的国共斗争。从民间文化角度看,有以白嘉轩、鹿子霖为代表的宗法家族团体,有以朱先生为代表的白鹿原的精神领袖。从政治文化角度看,其社会结构有以田福贤、岳维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势力,有以鹿兆鹏、白灵为代表的共产党力量,有以黑娃、大姆指为代表的土匪武装。阶级矛盾、家族纷争、人性欲望的争斗,相互交织,构成半个多世纪的“民族秘史”。

(一)真实历史背景下的现实生活写照

《白鹿原》的一些情节是以关中、西安的历史事件为背景的,以讲述话语的求实态度为人们展示了一个中华民族多难的行进历程,给读者以多维的启迪与多向的思考。

1926年,军阀刘镇华在吴佩孚的支持下,率十万兵力攻打西安,拥戴北伐的西北军将领杨虎城、李虎臣领军近万人受命守城,以一对十,相持八个月,击败刘镇华,护城成功,史称“二虎守长安”。《白鹿原》写了围城的军团驻扎到滋水县,为围西安的军队征集粮草,吓跑了县长。朱先生替刘军长算卦,说他进不了城。“战死病死饿死的市民和士兵不计其数,尸体运不出城门洞子,横一排竖一排在城墙根下叠摞起来。”在西安上学的白灵帮着埋尸体,“尸体抬完了埋完了,还要举行全城的安灵祭奠仪式,正在挖着的万人坑将命名为'革命公园'”

《白鹿原》写了“中国北方最大的一次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暴动”---渭华起义。1927年,中共渭南华县党组织领导农民发动武装起义,成立自卫队,斗争土豪劣绅。

白鹿原的大旱、年馑和瘟疫,背景是民国十八年馑。1929年陕西大旱,从春季到秋季未下一场雨,夏麦颗粒无收,粮食吃完后,很多人只好吃树皮、草根、观音土,死者无数。

《白鹿原》以鹿兆海的葬礼为线索,写了茹师长在中条山的抗日斗争。中条山战役是抗日战争著名的历史事件。七七事变后,三十八军将领孙蔚如带领士兵在中条山抗击日寇,阻止了日寇进入陕西、河南境内。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白鹿原 现代社会 刘镇华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