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专访田沁鑫:亚洲戏剧一直是孙子 得吸取传统精髓

2011年12月21日 13:31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陈书娣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世界戏剧舞台上,亚洲人一直都是孙子,不断巴结着洋人,然后死气白咧演人家外国的东西。这个是历史原因,咱也没辙。”著名导演田沁鑫近期改编台湾漫画家朱德庸的漫画《大家都有病》引起广泛关注,12月20日凤凰网文化专访田沁鑫,她探讨了自己在改编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并解释了自己为何热衷于改编经典:没有好本子。她还提到了中国话剧在世界舞台上的位置“一直是孙子”,所以需要“从我们中国浩瀚的五千年文明里面去选择题材,然后我们去加以丰富它,文化输出。”

(凤凰网文化讯 记者 陈书娣)

朱德庸漫画群众基础好 我改成话剧不能让他失望

凤凰网文化:你近期导演的新话剧《大家都有病》改编自朱德庸漫画,你是怎么理解这部漫画的?和原作者的解读是否趋同?

田沁鑫:朱先生四格漫画本身群众基础比较好,这四格漫画有点像咱们的三句半,就是三个格一个包袱。

我主要的灵感是朱德庸先生《大家都有病》的序言,朱先生说过,我们亚洲被贫穷毁坏过一次,被富裕毁坏过一次,亚洲社会状态就是在被富裕毁坏中;还有一个他是针对人群说的,“这是一个一半的人以错误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一半的人,以正确的方法做错误的事情的世界”。这个也挺有意思的。那部漫画结尾时有一副大画:一个男的骑着单车在一根电线上,还是独轮车。就是说这个人被挤得都没地儿呆了。看时间久了,你会感觉到一种都市的残酷。这些给了我创作灵感。

我让我们所有演员学台普(台湾普通话),然后找60个小段子插进去,我希望能够把朱先生的思想性东西提纯出来。

凤凰网文化:你刚才也提到了,台湾的都市和大陆的都市是很不一样的,话剧是呈现大陆都市还是台湾都市呢?

田沁鑫:我觉得是大中华都市吧,中华地区都市。有共性。我们这个城市也不知道是哪,也可以说是一个未来城市,用了很多3D画面和多媒体结合。

孔庆东夸剧比漫画好 因演员有个性视觉有特点

凤凰网文化:孔庆东说你的新剧是比朱德庸本来的漫画要好,你怎么看这个表扬?

田沁鑫:我觉得他说的有一点是对的——这是一个“新感觉话剧”,泱泱五千年文明大国古国,它不能只是单一的情绪,它应该是有情感的,我看戏是希望它跟我,不是说差不多,它得比我高的,是好的。我希望现代戏剧气质稍微再健康和主流一点。美国的像《生活大爆炸》,男女主人公精神气质是你能显而易见觉得好不是我们教化的这种健康,不是电视审美化、教化的这种。是一根电线杆子跟一个狗的关系,如果有阳光照射,那它有可能会把尿骚味给反应出来。

张爱玲写红白玫瑰时还对人生有憧憬 所以我有喜悦不苍凉

凤凰网文化:你排《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时候曾说解读张爱玲是一种欢喜。大家读出来的都是苍凉,为什么你偏偏读出来是一种欢喜?

田沁鑫:《红玫瑰与白玫瑰》是24岁的张爱玲在1944年写的。1944年张爱玲才认识胡兰成,还没有经历那么波折情感经历。我从字里行间感觉到一些幽默的东西,讽刺的东西。她应该是一个穿的不错的小姑娘,喜欢翠绿的灯笼裤之类的,去逛逛上海的店,没准也吃点零食什么的,我觉得年轻的张爱玲不说活泼吧,也是对生命、爱情也有渴望的吧。

她不会那么沉重,她的苍凉是一个直面的苍凉,所有人你要都能看到苍凉的话,那大家太大众了。

写悲剧是因为更疼痛更过瘾 爱经典因为没有好本子

凤凰网文化《红玫瑰与白玫瑰》、《生死场》、《赵氏孤儿》、《桃花扇》在普罗大众眼中都是悲剧故事,你为什么要去解读这种悲剧经典?解读它们的关联与区别在哪里?

田沁鑫:《生死场》里面充满了东北人民对于生的坚强,死的挣扎,一种顽强,这个顽强的生命力里面,掺杂了咱们能知道的二人转的那种活脱脱的生命精神,非常乐观和非常敞亮,还有这种自我解嘲和捉弄。《生死场》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深度的戏,就是生老病死,就像一个固定的圆圈一样,一直在这个哈尔滨近郊的村子里面,在这么流转着。

当外侮的铁蹄,就是日本进来了,它打开了这个固定的圆圈,打开了一个缺口的时候,人民的生活方式变了。当死亡不能把握的时候,这个全村就抗日了,就是因为吓傻了,身边的人往常都是自然死,突然发现,啪,就死一个,一枪就能打死一个。最后是由于极度恐惧,恐惧到了骨子里边之后就疯了,疯了以后就全村人抗日了。

它的沉重是到结尾的时候,突然被震撼了,生命的东西无形的在震撼着。他觉得一种悲哀,一种悲哀和一种高昂之间的一种落差,然后人就很冲撞。其实就是人性的挣扎,人生的挣扎,生命的挣扎。就是整个《生死场》就讲了俩字,叫挣扎。

《赵氏孤儿》是我在2003年做的。那时候我个人对春秋战国是有向往的,我觉得那种少年中国的,那个时候中国非常奇特,“春秋无义战”、土崩瓦解之后、抢地盘、仁义礼之间,忠孝节义……挺有意思的。所以当时我就做了一个《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应该叫《八义图》,是元杂剧的一个本子,最早是元杂剧。孤儿复仇,没有这么多绵绸的情感。我做的完全就是一个草民英雄,最后他还有一份担待,为了诚信。我2003年选择孤儿的这样一个结局:《赵氏孤儿》到结尾时,程婴和屠岸贾都死了,孤儿决定上路。什么是孤儿,就是我们所有人都是孤儿,你爸妈在你也是孤儿,因为你是心灵孤儿。

[责任编辑:陈书娣] 标签:田沁鑫 亚洲 孙子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