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凤凰网文化对话金圣华:林青霞《窗里窗外》的缘起

2011年09月15日 19:03
来源:凤凰网文化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凤凰网文化:在书的其它方面,你们有没有做过交流?

金圣华:设计、版式或者是美术方面完全是她的好朋友---大美术家张叔平负责的。青霞是个低调的人,她不愿意自我宣传,说文章写了就写了吧,就让它慢慢的流出去吧,五年前,香港一个地方叫做九龙塘,九龙塘有一个shoppingcenter,那里有个书店,我们经过那个书店的时候,我说,“青霞,有一天,你的书就会出现在书架上”。她说,“怎么可能”?我说,“当然可能”,我鼓励她,希望她能够出书,但她又很低调,觉得自己写得也不够好,字数不够,多等等。

白先勇前两年出了一套限量版的《白先勇全集》,非常漂亮,十几本书,那个书出得很不容易,因为其中很多作品都是早期的时候给了不同的出版社,大家都有版权,怎么能够出一个全集呢?后来出于大家对白老师的尊重,就把所有版权都放出来,所有的书都集合在一起,出了限量版。那个时候白老师就说过一句话:“把我的书儿书女现在都放在一起了,我们有了全家福了。”这句话我就记在了心里,非常感动。后来我就跟青霞说,你把那些文章都出版在当期报纸上,如果错过了就是错过了,这些不都是你的书儿书女吗?你让他们都在外头走来走去,还不如让他们有个很安乐的家,把你们的书儿书女都招回来,放在家里头,高高兴兴的一个家,这不是很好吗?

这就是成书的经过,青霞也觉得很有意思,所以后来就决定真的出一本书,她终于把所有的书儿书女放在一起成为一个家了。

凤凰网文化:但是现在我们觉得,青霞小姐还是非常重视自己作家的身份,因为她在香港首发式一开场就说,我现在是作家。

金圣华:她非常的幽默,因为大家说她是大美人,她就说我要做个作家。

凤凰网文化:20年前出书会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但是现在我们发现身边写书的人越来越多,好像出书也变得不是那么的难。现在的作者对文字也很重视,但是很多人不管什么样的职业,都有出书的想法和欲望,不知道您怎样看待这个现象?

金圣华:有这个现象也不奇怪,首先我们说一下,你可能认为文学界比较专业的领域,但是很多成名的作家不是念中文或者文学的,很多人都是先做其它的职业,然后再累积了非常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对人生的看法、启发等等,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可能更有深度、更有厚度。香港很多人文字功夫没有很好,因为借了别的小小的名气就出书,出一些美容,养狗、养猫的书等等。

凤凰网文化:其实大陆也是这样,特别普遍。

金圣华:对,我觉得至少那些人能够把生活当中的一些经验写下来,这也是值得鼓励的。出书很容易,自己给钱也可以出书的,更不要说出版界来请你。但是青霞前前后后的努力和付出太多了,因为差不多两年前已经有出版社跟她说,“你这书很好,交给我吧,四个星期就给你出来”,她不愿意,她是非常认真的。而且我最感动的是她对于文字的执着和要求。她一直在努力,不断在看书,她看书前都会跟我交流,比如她告诉我她想看《百年孤独》的新版。

她还常常听蒋勋的碟片讲《红楼梦》,她不断的在研读《红楼梦》。她也比较喜欢哲学的书,很喜欢杨绦的《斐多》。

凤凰网文化:是最早您推荐给她的那本吗?

金圣华:是的,《斐多》是写苏格拉底最后受刑的那天,跟他学生谈生命、谈生死。《斐多》是很了不起的一本书,杨绦的翻译更了不起,在杨绦90岁生日的当天,我正好去拜访她,她告诉我,钱锺书先生过世以后,她就马上投入翻译《斐多》,在钱先生过世一周年的那天这本书就翻完出版了,这是她让伤痛的自己重新站起来的过程。介绍这本书给青霞的时候,青霞父亲刚刚过世,青霞对人生、生命有一些感悟。她非常喜欢这本书,当下买了几十本送给她的朋友。杨绦的书,季羡林的散文,她都很喜欢,也会看林文月、白先勇的着作,经常看各种各类的书。

她去台湾或去北京,常常去逛书店,有的书她会专门去买了给我,我也会送她一些书,比如说很宝贵的“傅雷手抄本”。我们彼此送书是一个习惯。

林青霞独创“青霞体”

凤凰网文化:您觉得写作什么最重要?

金圣华:我觉得有三点:第一当然是文字的修炼,文字功力,如果词不达意的话,怎么都写不好,基本功一定要有。青霞虽然没有念中文系,但是因为那个时代台湾的传统教育不像现在的孩子接触的网络文字,以前的教育基本功是扎实的,所以她要表达东西就很容易。

第二,敏锐,写作要有观察的能力,有一些创造的能力。

第三就是要真实,林文月教授曾经说过,写文章先要感动自己,才可以感动别人,如果你自己都觉得在说假话,那别人怎么会感动呢?我觉得这三个条件,她都很足够。

凤凰网文化:林青霞小姐说,她60岁的时候希望能成为一个艺术家,您觉得这个距离会多远?

金圣华:我希望让她继续努力,她一定会的。她最近忙于新书发表会,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写作,但她一静下来就会继续创作,而且她有一个特点:不愿意重复自己。她非常重视文章的切入点,往往她的切入点都很特殊。

她的词汇非常的新鲜、鲜活,不囿于传统。她的好朋友施南生老早就跟她说要学电脑,过了好久,她也没学,问她怎么还不开窍?一股恨铁不成钢的样子,青霞写道“我这块生铁,给敲得当当响”,很有趣,我就很喜欢。

她有一篇文章很有趣,讲和施南生、徐克到迪拜领奖,徐克上台说得奖感言:“感谢施南生,感谢林青霞”,她就在后面写个括号说:“其实他没有感谢我,是我自己加上去的”。我看了就说,青霞,这是你的独门武功,别人怎么学都学不会的。

大陆和香港的文学交流应多层次、全方位

凤凰网文化:您常常会关注一些大陆出版的书或作者吗?

金圣华:会。

凤凰网文化:比如最近会关注哪些?

金圣华:我对翻译界特别有印象,大陆有很多名着,出很多版本,我对大陆作者一向都比较关注,王蒙、王安忆的书,我都很喜欢,还有一个女作家迟子建,她的东西也很不错,我挺喜欢她的。

我特别还要说一下大陆跟香港的文学交流,应该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作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很多,学界与学界也很多,大陆有很多很好的出版,刘瑞琳(《窗里窗外》大陆版出版人)也出了好多香港方面的书籍。

作者的交流方面,除了一些年轻的、新的作者,发掘面应该更广一些,比如说有的书不一定是畅销书,但是很多人都知道,有很多很好的作者,应该多方面的去发掘一下。

另外,年轻作家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在十年前创办了“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面向全世界的大学生,很多得奖的都是大陆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都是我们将来的希望。

凤凰网文化:您自己很喜欢的香港作者都有哪些?

金圣华:一般来说都不错,比较熟悉的是董桥。最要紧的是不要以地域来分开香港、台湾、大陆的作者,因为作者是移动的,不是待在一个地方。比如说文学奖交流的时候,请来的评委有台湾的林文月,还有齐邦媛,也有国内的王蒙等。

我们要有一个大的概念--华语作者是世界性的,不必用地区来分。

凤凰网文化:谢谢您接受我们的对话。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金圣华 林青霞 凤凰网文化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