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灵魂的守夜人——南鸥诗歌漫谈

2012年06月21日 11:28
来源:新文网 作者:宫白云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只有居住在深渊,我们才能仰望

除了去死,谁能把道路修到天堂

——南鸥

一、不可复制的精神原像    

在当下诗学主张多元格局而诗歌文本又高度同质化的诗歌现场,如假花般缺少灵魂的虚伪和矫揉造作的诗歌之作俯首皆是,诗歌的赝品招摇过市。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一些诗质纯正而又汹涌着力量,撼动我们灵魂的诗歌文本。诸如刚刚荣获“中国当代诗歌奖(2000-2010)”十年大奖的著名诗人、批评家南鸥,在他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始终把个体生命的图景投放在历史的大幕之上,始终以灵魂的良知作为艺术的内核与出发点和终结点,坚守和捍卫着一个时代的诗歌精神。他首次把“信仰、价值、尊严、道德、情感和美学意蕴”概括为诗歌精神的六个基本元素,将“揭示、指认、承受、赞美、命名和引领”叙述为诗歌精神的六个向度,并在诗歌文本中践行着自己的诗学主张。他赋予文本揭示、指认、承受的天性,又命令其释放出力量和温暖。

中国当代著名诗歌评论家、诗人杨远宏,早在1993年为南鸥的诗集《火浴》撰写的序言《深入血流与生命》中这样评价南鸥:“在当代中国青年诗人中与狄兰托马斯如此接近地孤悬、险绝走在同一条路上,对死亡作如此集中、广阔、高绝地反复深入、彻悟的,南鸥几乎是独一无二地令人震颤和眩目……诗人始终在与真理、圣灵对话并与之亲近,这坚实地提升了他的人格和精神,并使之吐出与神性对应的光芒。”

在我的阅读视野里,没有一位评论家为一位依然健在的当代诗人作出如此高洁的评价。纵观南鸥的诗歌文本,他的诗歌独立、博大,精深,往往触及那些具有形而上意味与色彩的主题,修辞夸张而奢华,独特的话语方式和美学特质,构成了他的诗歌文本深刻、沉郁、绚丽的诗学特征。

南鸥的抒写所截取的奇异的视角是他文本的又一个重要特征。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完成的《收容》中,就体现出对诗性的高度敏感和高超的捕捉技艺。他由自我身陷囹圄而生发的人类命运终极走向的绝妙洞悉就是一个经典例证。而这种以个人经验抒写人类共性经验,对精神世界的深刻洞悉和独到发现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启示,这样的文本,无疑是个体命运切入群体命运的典范之作。而在他最新的诗歌《渴望时间最后的修饰》中,他渴望黄昏的修饰、渴望海啸的修饰、渴望鳄鱼皮鞭子的修饰、渴望一把古剑的修饰、渴望烈焰的修饰,甚至渴望病毒、渴望一张死者的脸的修饰,让人胆寒的同时,不得不为诗人忘我的自绝意识和强大的忍耐力肃然起敬,不得不为诗人孤绝、诡秘的艺术手法和奇异的表现力拍手叫绝。

南鸥的诗歌拒绝平面,拒绝平庸,追求立体化效果和对于生命终级意义的追问。在南鸥的笔下,寻常的、不寻常的,随意的、不随意的;历史的、当下的,时间的,空间的;细节的,破碎的;瞬间的、永恒的,都在他的诗歌里被抚摸,被疼痛,被完整,被深刻……在面对梦想,欲望,痛苦,勇气,抉择,心理,意识的时候,不躲闪,不回避,而是直面迎击,以忘我的激情,警拔的语言,多维的凸现,飞动的意象,合奏为众多声部的繁弦急响和恢宏气度,把诗歌推向极端。

 

纵观南鸥的诗歌,它文本的一个重要的亮点就是赋予诗歌神性的光辉,彻照生存、超拔苦难与死亡。在对信仰、价值、尊严、道德、情感、美学意蕴和死亡等命题的哲思之中,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一种罕见的与当下的麻木、庸俗和无序极不相宜的精神品质,并由此诞生了他不可复制的精神原像。

[责任编辑:于一爽] 标签:诗歌精神 诗潮 美学特质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