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西川用创作拉宽诗歌的边界

2011年06月15日 11:50
来源:凤凰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成名于1980年代的西川,在过去十年出版了诗集《深浅》、《个人好恶》,散文集《水渍》、《游荡与闲谈》,随笔集《让蒙面人说话》,编了好友诗人海子的诗集,翻译了几本书,另外还跨界参与话剧、音乐电影的制作。可另外一方面,任职于中央美院的西川,从知识分子尖锐的视角出发,审视世界和自己的灵魂。

在诗歌上,西川是爱冒险的,“我对实验的东西很有兴趣,实验的东西其实是一种创造力。但无论诗歌、戏剧还是小说,我们没有创造力,小情绪、小技巧的东西更多。”于是,他在挑战自己,也在挑战读者,尤其挑战读者陈旧的阅读习惯和方式。由于实验,他的诗歌创作又拉宽了诗歌的边界,“我一直在胡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是个文本就可以了。我是战国诸子百家式的写作。”

1981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这也是他诗歌创作的原点,在那里他结识了海子和骆一禾,三人被称为北大“三剑客”。1980年代末,西川已小有名气,而1992年刊出的长诗《致敬》成为他诗歌写作的转折和代表。在西川的作品中,《西川的诗》和《深浅》代表了他1990年代前后分野的转变,《西川的诗》以短诗为主,而收入在《深浅》中的作品,以《致敬》、《厄运》和《鹰的话语》等体积庞大的作品为主,西川的诗歌表达转向了对混杂、异质和偏离式主题的偏爱,和“非诗”成分的加强。有评论家说,他的长诗对于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与现实遭遇、灵魂冲突与情感承受,从历史与传统、具象与形而上纵横交叉的意义上作了充满预言性与戏剧感的书写与探求。

西川是诗人中罕见的乐观派,他就曾说过,“每一个时代都有人宣判诗歌的死亡,他们其实是不了解诗歌的生命力所在,”他说,“我们是需要诗歌的:它使我们拥有再生的秘密。”

[责任编辑:陈书娣] 标签:深浅 诗歌创作 诗歌写作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