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陈冠中:香港人是被建构出来的

2013年07月01日 13:02
来源:凤凰网文化

《号外》早期在香港是一本“异端”刊物

凤凰网文化: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您1976年代的那个《号外》,使劲回忆一下,当时在香港那个环境下办一本文化的杂志不是太容易,还是说,怎么一个机会?

陈冠中:我想办杂志从来跟一般人想象不一样。原来香港在50、60年代有很多很多小型杂志:当时所谓南来的文人,他们办了很多政论杂志,也办了很多文化、各种文学的杂志,这个传统其实在60年代是非常旺盛的。小时候影响我最大的一个就是叫《中国学生周报》,是香港出版的。在60年代,他们的学生周报水平非常高,介绍的都是艺术电影,西洋文学这些东西。那时候很多小众的刊物,到1970年代中都收掉了,所以1976年就有点继承了这个传统--小报的传统--办了《号外》。

凤凰网文化:对,名字也很像小报,小报们70年代一下子被收大概是什么原因呢?

陈冠中:其实说不定也是香港越来越繁荣,很多大众媒体也出现,比如说电视也越来越受欢迎,所以很多之前做的很久的报刊,在那个时候就消失了。然后我是因为不懂这个市场,刚刚去了美国一年多,就看到原来美国也有一些同类的这种小众杂志,我就把这些概念加上我们以前香港的一些所谓学生周报等等,合起来,重新做了一份。我们也是很困难的,几乎决定要关掉都决定了好多次,每次都很幸运地又过了一关,又过了一关这样,所以撑下去了。

凤凰网文化:您当时给杂志的定位是城市生活评论?

陈冠中:对,其实就是整个城市概念进来的。可能是在香港的报刊所谓比较新的,之前的分类方法可能是,做娱乐也好,做文学也好,做所谓知识分子,都是这样分的。但是到1976年《号外》做的时候,我们整个概念就是,我们城市的新一代要看的东西。所以里面从饮食到时装到电影到政治,到非常悬的文学理论都可以是当中,只要是觉得这一代人能看的,我就放进去,所以这个概念跟以前有点不一样。城市这个理念在香港70年代中,就慢慢有些人有点感觉,比如说香港一个很重要的文学作品就是作家西西写的叫《我城》,1975年,虽然我当时没看,但是1976年我就想尝试这个东西。

凤凰网文化:有这个概念。

陈冠中:对,我们当时就把香港看成一个所谓国际城市。

凤凰网文化:事实上当时香港那个城市形态已经很完善了。

陈冠中:已经开动了,起码。

凤凰网文化:听着似乎读者群应该很明确了。第一期出来的时候,读者们是在一个摸索的过程中,还是你们也在寻找,他们也在寻找?

陈冠中:我们心目中的读者是很明确,然后马上也有很多人反应,就是喜欢,但是加起来这个还是个小众,问题是广告商不认。

凤凰网文化:当时能要到广告吗?

陈冠中:开始这几年都没有,因为他们不觉得这个读者群有什么消费力,什么人,说不清楚,广告商问你年龄、性别、收入,我们都说不出来,这个要等好几年之后,突然有很多突破。

凤凰网文化:这些人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中产阶级,因为《号外》他介绍了,比如说常春藤一些小说,他是瞄准了中产阶级。

陈冠中:那个时候都不是用中产阶级这个概念,而是用所谓新一代的,习惯各种文化趣味的人,但是其实因为香港整体环境好了,这些年轻人,比如说他们出国留学了,或者在香港本身做媒体的,他们其实的收入已经慢慢在提升,就是刚刚有这群人出现,才能把《号外》养下去。

凤凰网文化:前前后后大概几年《号外》,最后是被现代激活了?

陈冠中:《号外》大概做了6、7年才开始打平,然后有比较长时间收入比较好,到1999年卖了给一个香港的上市公司,那家公司三年后又卖给深圳和广东的现代传媒,就是邵忠的集团。

凤凰网文化:可以分一下《号外》的前期、中期、后期吗?

陈冠中:你都可能想不到,最早的武器是报纸形式的,是小报、周报、然后就改成杂志--就小开本的,一直到1981年改成大开本的,从此就变成大开本的杂志。突变变得很重要的,这也是因为刚碰巧很多学了美术设计,摄影的人,回到香港,他们拍出来东西已经跟以前所谓摄影都不一样了。比如我们好几个封面都是张叔平当时替我们做的,张叔平后来是替王家卫做美术指导。80年初他就替我们做封面。

凤凰网文化:所以真是,包括看您的文章、刚才听您描述《号外》,觉得很注重趣味,有时候会不会觉得趣味是一个双刃的问题,没问题他好,但是趣味太过可能会损害一些内容。

陈冠中:对,我们以为我们自己是挺正常的香港年轻人,以为我们的趣味很多人都会分享,做了之后我才知道,我们本来就是个非常小众的趣味、原来我们是很偏的趣味--我们趣味都是奇奇怪怪的东西,虽然这种奇怪的人在香港开始越来越多,(但)绝对不是主流。所以在《号外》头几年是很辛苦,因为它不是一个主流刊物,一直都是一个很异端、另类的刊物。

凤凰网文化:这样这种内心的沉重感不觉得很大吗?是我不跟你主流了、还是在香港那个环境,希望更被主流接受?

陈冠中:其实中间有无数的妥协跟调整,然后还是保持一点希望,保持一点风格,有时候也要牺牲点原则,都有了、都做过--为了生存,生存下去。

[责任编辑:曹悦] 标签:香港 凤凰网文化 号外

相关专题: 《年代访》陈冠中  

相关新闻: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