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端午节的历史与风俗详考

2013年06月08日 13:05
来源:凤凰网文化综合 作者:黄震云

端午竞渡最早成为国家吉祥节日的是隋朝。根据《北史》记载:

昔周保定二年,岁在壬午,五月五日,青州黄河变清,十里镜澈。齐氏以为己瑞,改元,年曰河清。是月,至尊以大兴公始作随州刺史。历年二十,隋果大兴。臣谨案《易·坤灵图》曰:“圣人受命,瑞必先见于河。”河者最浊,未能清也。窃以灵贶休祥,理无虚发;河清启圣,实属大隋。午为鹑火,以明火德;仲夏火王,亦明火德。月五日五,合天地数,既得受命之辰,允当先见之兆。开皇初,邵州人杨令悊近河得青石图一、紫石图一,皆隐起成文,有至尊名,下云“八方天心”。永州又得石图,剖为两段,有杨树之形,黄根青叶。汝水得神龟,腹下有文曰"天卜杨兴”。安邑掘地得古铁板,文曰"皇始天年,赍杨铁券,王兴”。同州得石龟,文曰"天子延千年,大吉”。臣以前之三石,不异《龙图》。何以用石?石体久固,义与上名符合。龟腹七字何以着龟?龟亦久固,兼是神灵之物。孔子叹河不出图,洛不出书。今于大隋圣世,图书屡出。[22]

按照《北史》的记载,北周人认为,黄河清是他们的祥瑞,因此将保定年号改为河清。五月五日就成为吉祥的日子,而不是恶日、不详之日了。但是,隋朝的统治集团认为,黄河清是隋兴的标志,其原理是《周易》,又合天地之数,相当于河图洛书,圣人受命瑞先见于河,河清启圣,实属大隋,午为火,以明火德仲夏火,王亦明火德。月五日五合天数地数,既得受命之辰,允先见之兆。说明隋朝的建立具有合法性,是天道的表现。因此,强化了五月五日的吉祥特征,规定为国家庆贺的节日。再加上齐后主、唐代宗等都是五月五日出生,因此五月五日是大吉大利的日子自然也就稳当地确立了。

《隋书·地理志》说:“大抵荊州率敬鬼,尤重祠祀之事,昔屈原为制九歌,盖由此也。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到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尔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其迅楫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诸郡率然,而南郡襄阳尤甚。二郡又有牵钩之戏……俗云以此厌胜,用致丰穰。”[23]根据《隋书》,纪念伍子胥、勾践、屈原已经统一为纪念屈原一人了。目的是移风易俗、趋利避害。隋唐统治者本系姻亲,自然承续,因此端午节是一个由国家节日的礼制转化成的民俗,又经过通过官方推动,确立为国家节日,逐步丰富定型和流传的重要节日。

由于地域原因,各地的端午过法还是有一些区别。古代端午有斗力之戏,因此发展到北方辽金就又有了射箭之戏,完全不同于西周的大射、乡射之礼。端午本身就有娱乐的成分,因此端午体育竞技、走马踏青、饮酒赋诗、服饰打扮、礼尚往来、敬老放殃等。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端午成为一个全民的节日,但又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四、端午和文学。端午节又叫诗人节。端午节选择屈原作为纪念对象也有必然性。屈原喜欢说的就是伏清流以死直,也应了海晏河清的谶纬。丰富精彩的端午也就成了诗人节。唐玄宗亦曾端午赋诗多首。其一《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说: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24]

将端午看成是华节,是合天地之数,亦是隋朝已经论证过的结论。认为端午还可以食粽、长寿、陈义、风化等等,真是好上加好的日子。苏东坡《念奴娇》更是着意“佳人相见一千年。”有的还与放风筝联系起来。写端午的诗词很多,其中唐代中后期曾担任过徐州刺史的张建封《竞渡歌》描写竞渡的场面最为出色: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25]

端午那天,天气晴朗,春花飞舞,竞渡还没有开始,欢叫声已经声声入耳,红旗导引,两岸美女的扑鼻香味让人马上就已经陶醉;彩旗飘舞,呼声雷动,龙舟竞发,男人们各显英雄本色。这样热闹的场面谁不想看看?多情的诗人们又怎么会没有诗呢!

端午,作为我国传统的节日,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漫长的历史,通过多元具象,表现了我国人民热爱和平、正直、高尚的情操,厚生乐生养生的天人合一的宇宙情怀,务实科学而美丽的生活方式。端午节是开放的绿色的节日。就在今天,过好端午节,对于展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质文化,体验美好生活情趣,和谐人伦关系,发展旅游事业,推动经济产业的综合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在都是很好的机会和载体。

[1]闻一多《端午考》,《文学杂志》2卷3期,1947年8月。

[2]郭沫若:《历史?史剧?现实》,《郭沫若全集》1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296页。

[3]《非遗"项目迎来"中国年" 入选名录总数名列第一》,《人民日报》,2009年10月12日

[4]《仪礼》卷十五特牲馈食礼,中华书局,1998年,217页。又见《周礼·天官·宫人》、《诗经·大雅?泂酌》等。

[5](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见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106页。

[6]《尚书》卷四《商书·仲虺之诰》,中华书局,1998年,22页。

[7](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汉魏六朝文》淳于意对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219页。

[8]《礼记》卷五,中华书局,1998年,56页。

[9](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10](汉)司马迁:《史记》卷七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266页。

[11](汉)司马迁:《史记》卷七十五注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266页。

[12](清)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1998年,39页。

[13](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464页。

[14]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南次三经16页、中次十二经179页。

[15](汉)司马迁:《史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50页。

[16]《隋书·地理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14-115页。

[17]《穆天子传》,岳麓书社1997年,237页。

[18](战国)屈原:《楚辞·九歌》

[19](汉)刘安:《淮南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82-83页。

[20](梁)吴均:《续齐谐记》, 文渊阁四库全书 子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又闻一多:《神话与诗》,古籍出版社1956年,221页。

[21](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汉魏六朝文》卷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87页

[22]《北史》卷三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38页。

[23]《隋书·地理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14-115页。

[24]《全唐诗》卷二百七十五,中华书局1979年,3117页。

[25]《全唐诗》卷三,中华书局1979年,27页。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端午节 屈原 1980年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