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几多“空巢家庭”,一年又一年,双亲翘首期盼,望眼欲穿。却盼不来漂泊在他乡异国的子女,归来团聚;望不到三代同堂、其乐融融,美梦成真的一天。
团圆节人难团圆,不过是城市化进程提速、核心家庭取代大家庭、代际关系急剧变动及中国迈入老龄化社会衍生出的种种问题的缩影。
团圆节人难团圆,最难忍受的当属老年人。他可以面对平日的冷清,他们却难以接受佳节里的孤独。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据统计,目前中国老龄人口已超过1.67亿,占人口总量的12.5%,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43亿。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指出,今后3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发展态势。预计到2030年,中国高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赶超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占3成,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于是,养老问题初现端倪,暗流涌动,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关注。一方面,未富先老的中国,人口红利好景不再,养老空账困境凸显。另一方面,啃老族能自立,不啃老,已谢天谢地,父母哪敢抱有子女养老奢望。而那些艰难打拼的城市蚁族,不是自顾不暇,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又何忍深责。80后子女赡养父母,谈何容易。传统家庭养老方式,确已捉襟见肘,到了山穷水尽地步。
城市尚且如此,何况农村。君不见,媒体惊曝:中国农村老人自杀率高于城市老人5倍。湖北京山地区,甚至出现自杀屋、自杀洞,部分患病老人不愿拖累子女,选择自我了结。凡此种种,验证中国老人一辈子为儿孙做马牛,牺牲到底,思之泪下。难怪养儿防老的老话,竟遭人戏改为养儿妨老,甚至是不养儿方能防老。
如何实现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历史性跨越?如何化解高达一万三千亿元的养老金空账?何时将农民养老问题正式提上议事日程?怎样才能让数以亿计的中国老人安享晚年,免除后顾之忧?这一系列大哉问,不啻一道道“哥德巴赫猜想”,横亘在国人面前,考验政府和民间的智慧与良知。
养老问题,兹事体大,涉及全民福祉,更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亟待全社会严肃面对。各界宜未雨绸缪,及早因应。倘若一拖再拖,错失良机,到时后患必多,悔之莫及。
放眼国际,美国、欧洲诸国,无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将养老问题提升至国家层面,予以优先处理。举凡养老金体制改革、退休年龄调整、长期照料制度立法、老年人权益保障、医疗心理服务,皆累积丰富经验,值得借鉴学习。
本报善尽言责,特制作12版专题,以飨读者。透过全景式介绍养老院现状、养老产业、养老理财、养老诉讼、制度保障,详尽探讨中国养老问题。期贡献绵薄心力,收抛砖引玉之效。
古有明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关爱老人,就是关怀我们自己。不分城乡,向中国老人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全方位服务,正式启动关爱老人国家战略,刻不容缓。
养老敬老事业,有待子女、政府、社区、企业,以及志愿者踊跃参与,共襄盛举。期待众志成城,早日解开中国养老之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