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清明是一年之中万物最具生机的时节。也是人们外出、踏青、沐浴清新空气、享受自然情趣的时节。清明关注“死”,更加赞美“生”,清明的精神是将“生死并置”。清明时节更需要更多地关注人们的生活和生命——珍爱生活、珍爱生命。清明祭奠先祖、先烈,应当突出一个‘敬’字。对先祖要敬,对先烈要敬,对祖国要敬,对人民要敬。儒家学说,“修德之功,莫大于敬”。“敬”要敬天、敬地、敬祖、敬民、敬业、敬己。心存虔敬,行必谦恭;做人处事,谦虚谨慎。“满招损,谦受益”是普遍真理。
图为清明祭奠先烈
图为清明祭奠先烈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加快,现代化的快节奏、流动性强的生活方式也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适应。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春节、中秋、清明等许多传统节日的内涵也在逐渐变化,那么如何赋予传统节日新的内涵和活力,这将是保护中国文化遗产、维护和继承传统节日的重要课题。
就在清明将至的时候,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了“清明节文化论坛”,大家共商现代化之下如何过好传统节日。专家们提出,可通过“家训堂”等途径传承家庭传统美德,让公众在清明节养成自省的习惯,利用清明踏青对孩子开展教育等。此外,在清明节植树、美化小区等亲近自然的做法,也适合城市居民的节日生活。还有专家建议,让节日出游比平时更有文化味儿。
传统节日与自然的和谐
传统节日往往不仅仅包含着社会文化的内涵,有时候还具有浓厚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内涵,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刘德谦表示,研究这些节日会给我们新的启示,“清明节和中国许多传统节日一样,它的文化内涵是异常丰富的。它融合了中国的三个传统节日,即寒食、清明、上巳。这三个节日的来源和文化内涵并不雷同。比如‘上巳’,这个远古用洗浴来‘祓除不详’的‘修禊’的日子,后来渐渐地发展为了在水边休息娱乐的日子。这在春秋时代就是这样了。虽然它包容的活动很多,但是如果我们今天意识到在水边的环境才是它的核心所在,而不用‘戴柳’‘踏青’去误导民众,那么它就有可能摆脱旧时活动产生的生态负效应。如果我们又注意到了其诸多健身娱乐活动中的蹴鞠(被公认为现代足球的起源),有意去发扬它,也许能提升中国足球界旧貌换新颜的决心。”
清明关注“死”更赞美“生”
即将到来的清明节不仅是祭祖的日子,同样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员李建平表示,发挥节日本身所具有的内涵,更能让人悟到生活的美好。他说:“首先,清明节是祭祀日,其文化内涵是祭祖不忘祖,缅怀先人业绩,感谢先人的恩惠,核心是传递人类之情感。同时,清明还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一年之中万物最具生机的时节。也是人们外出、踏青、沐浴清新空气、享受自然情趣的时节。清明关注‘死’,更加赞美‘生’。了解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在清明时节就不要异化祭扫活动,一味烧纸钱,奢侈大办,而是要更多地关注人们的生活和生命。特别要关心青少年,要倡导他们珍爱生活、珍爱生命。”
精神安顿是节日主要功能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认为,节日是以安顿社会精神为主要功能的时间节点,是全社会的,不应该落下任何一个人,尤其是清明节。李松还建议:“首先要明确节日是以精神安顿为主要目的的社会安排,不宜过分强调其中的经济因素。其次,通过不同层级政府部门对先烈、先贤祭奠的官方活动与民间传统活动的互动,强化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和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的认同。其三,选择植树造林等公益事业与清明踏春的习俗结合。其四,遵循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尽可能地为节日中广大民众的实际需求提供服务,如扫墓路上的交通、祭奠用品等。其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传媒,为新时期节日文化提供与时俱进的活动空间和文化平台,如网上祭奠等。此外,还要特别关注和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