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赵启正:民族文化只有通过传播才能属于世界

2011年09月02日 08:50
来源:人民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民族的振兴,始于文化的复兴。只有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定的份额,才能成为文化大国。只有文化大国,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强国。

西方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三次霸权时代:罗马霸权、英国霸权和美国霸权。三大霸权的共同之处,除了都是以强大的经济和军事等硬实力为物质基础外,还无一例外的都以强大的文化等软实力为其精神基础。

中国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等文化成就对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近几百年来,中国逐步落后,对外文化交流呈现严重的逆差状态。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状况日益改观,但文化交流严重逆差的问题尚未根本改变;而与此同时,外国文化向中国的输入却一直在不断强化。毫无疑问,中国要成为社会主义强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必须要同时强大。

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同时在传播中也得到发展。人们常常说文化艺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其实,这种说法是误区,容易导致懒惰和不作为。如果没有主动的、有效的跨文化传播,再优秀的民族艺术也不会成为世界的。

在历史上,外部世界了解中国主要是靠马可·波罗、利玛窦和史密斯等外国人写的书籍。虽然这些书籍对于世界了解中国做了相当的贡献,但是,其中有些观点具有相当的片面性,甚至有对中国文化的歧视倾向。中国主动向外国介绍自己的有影响的著作甚少,中国历史上对本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欠账理所当然应当由现代中国人去补偿。

世界文化是丰富多样的,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文化,正是由于差异而精彩纷呈,每种文化都是世界文化大观园中的奇葩。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和借鉴,是让彼此相互理解、共同繁荣的重要过程。中华文化需要在对外传播中增强生命力。

如果一种文化在本国已经处于不景气的状态,就不能指望成为世界的文化。这就好像中国武术在中国非常普及,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才能成为流行世界、名扬四海的“中国功夫”;而中国的文化精粹“京剧”,多少受到了当代中国年轻人的慢待,要指望中国京剧在世界取得像西方歌剧在中国的地位,就需要我们踏实培植国内基础,同时加强对外传播,双管齐下才有成效。

我们必须提醒自己,不能永远躺在祖先的功劳簿上,分享祖先的荣光。文化不是化石,化石可以仅凭借其古老而价值不衰。文化也不是文物,可以只强调其考古价值。文化需要在发展和传播中获得持续的生命力。

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特别是尊重其中的精华,进而形成不同文化间的互补。比如: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吸收外来文化,并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包括佛教的传入、明朝以来的“西学东渐”。最为典型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输入,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之一。忽略文化间的差异,就可能形成交流障碍;歧视异文化,难免产生冲突,甚至发生战争。这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事实。由此可见,以一种宽容的态度来对待文明,是促成世界和平、和谐的最高阶段的文明。在中国,儒、释、道长久以来的和谐共处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标签:文化 民族 赵启正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