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杨运大:扎根边远山区 书写无悔青春

2013年11月26日 18:53
来源:凤凰网文化

杨运大简介及志愿服务事迹

2007年7月23日,共青团中央授予他“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铜奖”荣誉称号;2010年5月4日,共青团中央授予他“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2008年2月11日,前往湘西视察的周强同志握着他的手称赞:“好样的,好好干!”……他就是扎根湘鄂边区的2006年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现任湖南省龙山县乌鸦乡宣传统战委员、副乡长杨运大。

“虽然我很穷,能力也十分有限,但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让爱不断传递,因为我相信,爱是一种可以传递的力量。”几年来,杨运大的脚印遍布了湘西大山深处的土家山寨;他通过网络筹集资金30余万元,资助96名贫困学子,让10名大山里的孩子走进了上海世博园……

出身贫穷,更了解贫穷,他选择了扎根湘西

1981年,杨运大出生于湖南省双牌县上梧江瑶族乡大山里一个十分贫困的家庭。为送孩子读书,杨楚文夫妇除了白天从事繁重劳动外,晚上还要冒险走二三十里山路,到深山丛林里捕石蛙、捉蛇,换几个小钱补贴家用。尽管如此,每次开学时,杨运大与妹妹杨彩莲的学费仍无法凑齐。

1999年,小学刚刚毕业的妹妹主动提议说:“哥哥,你成绩好,读书的机会留给你吧。”2002年,带着全家人的希望,杨运大以优异成绩考入怀化学院中文系,成为瑶山里少有的大学生。大学四年,他靠着勤工俭学和助学贷款完成了学业。毕业时,他选择了到偏远的湘西基层当一名西部志愿者,一年志愿服务期满后,他又选择了扎根湘西,通过公开招考被分配到龙山县红岩中学任教。

一次震撼人心的家访让他走上助学路

2007年10月23日,学生张小丽让其同学转交给杨运大一封信。信中是这位小女孩的无声追问和诉求:“老天为什么会对我家不公平呢?我的父母都是残疾人,老天为什么还要把病魔降临他们身上?”

当杨运大找张小丽的班主任了解实际情况后,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他知道,学生给他写这封信,是对自己的一种信任,更是一种嘱托,她在用自己幼小的心灵诉说着命运的不公和生活的苦难。

杨运大再也坐不住了,于是立即动身赶往这位学生的家里。进屋时,眼前的情景让杨运大惊呆了:不足20平方米的房屋,一伸手就可摸到房顶;屋内阴暗潮湿,中间的火塘上架着一只破锅;稍微像样点的“家具”只有两张床;因为张小丽的妈妈还在外忙碌没有回家,整个家里显得既萧条又冷清……等到了中午,张小丽姐妹俩做好了饭请杨运大一起吃,但是那一刻,他却怎么也吃不下。通过进一步了解,得知张小丽的奶奶患病去世,爸爸也体弱多病,而妈妈更是先天性的残疾人,一家人为了治病和供姐妹俩读书,早已负债累累。

这次家访的经历,让杨运大心潮起伏。回到学校后,他把这次家访的经历整理成了随笔《一次震撼人心的家访》。文章配以图片在红网论坛发出后,立即引起了很多网友及爱心人士的关注,同时也坚定了他助学的信念。他觉得,身为老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实际困难同样要尽心尽力。他每月1000多一点的工资,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几乎全部用于走访贫困学生,当学生有需要时,他都会慷慨解囊。

筹集善款近40万

在收集救助名单的过程中,杨运大了解到更多令人心酸和面临辍学孩子的故事:家住红岩镇刹西村的童海珍,母亲离家出走,奶奶失明,全家生计就靠患骨质增生的父亲给村里人维修电视机勉强维持;家住头车村的张佳佳,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一人在外打工,已无力承担3个孩子的生活和教育费用……他将这些信息和孩子的求学愿望整理归类,发布在中青网、红网、龙山网等网站。随着热心网友的转帖和媒体的关注,深圳、福建、北京、长沙,甚至国外的爱心人士纷纷捐款捐物。

2008年国庆,福建的张日华女士携女儿不远千里来到龙山看望其资助的两名学生;2009年5月29日,26名“湘西摩迷”到龙山县洗洛乡为洗洛小学的李秀丽、李小平姐妹送上6100元爱心款;深圳的郑女士自2009年2月起,每月都会按期汇来爱心款。

至今,杨运大已通过网络筹集爱心助学款近40万元,106名湘西贫困学生得到了资助,10名大山的孩子走进了上海世博园…… 目前,还有更多爱心人士正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表达关注和援助意向。

扎根边远山区,书写无悔青春

2010年10月,杨运大被安排到离龙山县城100公里开外的贾市乡政府工作,2012年9月,他又被调往地处湘鄂交界处的乌鸦乡政府工作。从志愿者到教师,从机关到基层,面对工作岗位的频繁转变,杨运大总是能够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并将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从无抱怨。

基层工作是“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干部,面对清贫与寂寞、繁琐与复杂的工作,杨运大没有退缩,而是用真诚去恪守,用真情去化解,用真心去呵护。天道酬勤,他的付出得到了组织的一次次认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面对鲜花与掌声,他保持沉着与冷静。因为他知道,这仅仅只是开始。

在乡镇工作期间,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发表新闻报道数百篇,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做好基层工作的同时,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志愿者,每到一个地方工作,他最先了解的就是贫困学子的情况。虽然时间少了,事情多了,但每到开学的时候,他总能按时把爱心款送到学生手中。

因为,他深爱着这片土地,更爱着这里的学子。

虽然不知道明天又将去何处,但杨运大十分坦然:“当看见那些渴盼的眼神,我就知道他们需要我。虽然我一个人能力有限,但我相信这社会有爱,我将做一名爱的传递者。”

用对党的忠诚之心,对人民的热爱之情,书写无悔的青春,扎根边远山区,杨运大将大爱进行到底。

[责任编辑:于一爽] 标签:杨运大 张小丽 凤凰网文化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