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凤凰网文化 > 活动 > 精英候选人 > 正文
江平:民法泰斗为私权呐喊

2011年03月09日 14:45
来源:天津网-城市快报 作者:合影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江平

“中国法学界的良心”

在江平的书里,有一章的题目是:大立法时代。

几十年来,他见证了中国的很多法治进程。

有人说江平近年来一直扮演着法治“布道者”的角色。他有着一系列与法律有关的头衔:中国政法大学前任校长、终身教授,七届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前任副会长……他不但参与了《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合同法》《公司法》《物权法》等多部法律的起草,更重要的是,多年来他还不遗余力地为私权奔走呼喊,因此,江平也被称为是“中国法学界的良心”。

“严格说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实际上做了一件分内的事情,就是为私权而呼吁。我选择了民法,选择了私权,就是因为在中国的私权保护太薄弱了,或者说中国的私权在强大的公权面前,始终是处于弱势。”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北京政法学院复校后,在校任教的江平一力推动学校在国内率先开设了《罗马法》《西方民商法》这两门课,他负责撰写讲义并担任这两门课的主讲教师,使国内的学生们首度了解了私法、私权概念的源流与演变。江平说,在当时还有些谈“西”色变的环境里,开设这两门课是很不容易的。

198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正式施行。多年后有媒体这样评价:“从《民法通则》诞生开始,我国进入了权利的时代。”而在《民法通则》的诞生过程中,江平作为四大顾问之一,以专家身份参与了立法过程。

上世纪八十年代,江平参与了我国多部法律的起草和制定,1988年,他当选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在此期间他参加了《行政诉讼法》《公司法》的制定,并直接担任《信托法》《合同法》起草小组组长,以及《物权法》草案专家小组的负责人之一。

因为对私权的关注,江平经常对一些公共法律事件发表看法,而最近两年,每逢讲到私权,江平总爱用“呐喊”两个字。江平认为,“呐喊”是在情况比较紧急的情况下,人们去呼吁的一种声音,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呐喊,提高公众的私权保护意识。

“我以前经常爱说一句话,中国的法治是进两步、退一步,今天我仍然不改变这个观点。因为从私权的保护角度来看,中国的私权保障比过去是大大进步了……在改革开放的30年,通过了《物权法》这样的洗礼,人们对于私权保护的权利意识大大提高。成都自焚的案件也好,别的案件也好,已经表明了人们私权的觉醒,再加上我们律师在里面的作用,这种平民觉醒的意识那是非常厉害的。”江平在自传中如此说道。

承受人间极痛的22年

江平对法律的全力关注与投入,并不只因为其法学专业的出身,更因为他曾目睹过法治失范时期的混乱。

1951年,燕京大学学生江平成为新中国首批留苏学生之一,前往苏联学习法律。在当时,留苏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江平首先去的是列宁的母校喀山大学,那里的法律系第七教室还保留着列宁曾经坐过的座位。两年后,江平和他的同学们又集体转往莫斯科大学法律系。

江平在莫斯科大学各门功课都是全优,而且提前一年毕业。1956年,早已归心似箭的江平回到祖国,被分配到北京政法学院任教。江平说,当他戴着“桂冠”去学校时,自以为步入了“天堂之门”,从此可以步步高升万事如意了,没想到接踵而来的1957年,为他开启的却是另一扇门。

对于江平而言,1957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这之前,江平是个意气风发的新中国第一代留学生,而从1957起,他开始了22年的人生逆境。

在逆境中,他经历了人生三大打击:政治、情感和肉体。1957年,江平被打成“右派”,这被江平认为是他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而被划为“右派”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他刚刚新婚一个月、感情甚笃的妻子出于政治考虑和组织压力向他提出离婚,这让他非常痛苦,“成灰,成灰,伤心往事莫追”,第一次婚姻带给江平的创痛,只能用这样的词句来表达。

遭遇双重打击的江平被派往西山劳动。一天,江平去铁轨边拿钢丝绳,不远处的火车突然间滑行下来,江平的一条腿就这样变成了伤残。

人生所能承受的最痛苦的打击在几年间起向江平袭来。那时的江平不再想自己曾经是留学国外的天之骄子,他只是不停地对自己说:“要坚强地活下去。”那时的江平想起了一句名言:“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奔跑的人!”

“文革”结束后,1979年,江平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北京政法学院。第一次来到这里时,江平刚刚留学归来,二十几岁,意气风发;再次回来,江平已是个被坎坷岁月留下白发的中年男子。

永远的教授

江平一生有过很多重要的身份,但他在回望自己的众多角色时说:“如果有来生再让我选择职业的话,我还要选择在大学当教授。”师者江平,一直在讲台上传递着法治天下的理想。

很多年后,江平依然在他教过的学生心中有着最深的印记。他的第一届学生杜新丽回忆:江平老师当年是民法教研室的主任,讲授“民法”,先生讲课时的情绪之饱满,思想之深邃,逻辑之清晰无人能比。先生不仅课讲得好,做人也好,记得有一次一个年轻老师给我们上课,话筒有些问题,是江老师亲自来帮助拉线、调试,直到正常上课了他才离开。

1983年,在原北京政法学院基础上筹建的中国政法大学成立,江平担任副校长,后任校长。他的学生、知名法学专家贺卫方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尤其是江平做校长期间的中国政法大学,真正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校园,来自域外的各种新学说在这里自由传播,学生与教师、年轻教师与资深教授之间可以坦诚直率地切磋和争论。

在政法大学,有一个场景成为江平一生中最感动的时刻,每每说起,江平矍铄的眼神里都会充满深情。那是江平62岁那年,那时他已不再是政法大学的校长了,有一次学校举行建校40周年庆祝大会,当主持人介绍参加会议的来宾,并念到江平的名字时,台下响起了震天的掌声。

2008年年底,江平因中风住院两个月,这之后他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生活中的江平是个很可爱的老人,他喜欢古典音乐,做格律诗,出过一本诗集。他也是一个铁杆球迷,每逢有重要比赛,他总是半夜爬起来看球。但这次生病后,他称自己一切都以健康为主。“今后没有太大的目标,学术著作不再写了,设立奖学金的任务完成了,回忆录也写完了,今后没有什么太多目标了。我还没有退休,我是终身教授,要在能力范围内做好本职工作,带博士生。”但即便这样,大病初愈后,江平依然对公共法律事件给予了最大程度的关注,因为他的中国梦,是实现法治天下。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江平 民法 娱乐途径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