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南怀瑾:儒家是粮食店,佛家是百货店,道家是药店

2012年09月21日 17:48
来源:中青在线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长相酷似其父的南一鹏,曾经是美国加州胡桃市历史上第二位华裔市议员。在他的眼中,父亲的确是一位很特别的人。“我四五岁时,最怕父亲回家。因为他每天要求我背诵唐诗和《古文观止》,完不成学习任务还要受罚。父亲对形而上的东西很透彻,对形而下的事务也很了解,所以他处理世事总是很得体,这方面我受他影响很大。”在几个兄弟姐妹中,南国熙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父亲对他的要求也更为严格。也许正因为此,南国熙做事非常严谨,工作也格外细致,对公司的每件事情他都会做详细了解,就连工作环境的卫生也有高标准的要求。南国熙和南一鹏两兄弟,一个从商,一个从政,奋斗的方向截然不同,但是两人的人生态度却极为相似,而两人始终保持年轻的心态也是深受父亲影响的缘故。

不过,许多人都说,南怀瑾先生对那些与其子女同龄的人倒是比较宽容,如同慈父一般。他以密宗上师身份为弟子们灌顶所收受的供养红包,从来不打开看,遇有来访的小朋友,随手打开抽屉就拿出来送人。南怀瑾先生还颇具古侠之风。凡有宾客来访,无论男女老幼、地位高低,他必定留客人在家里用餐。而且好酒好菜统统用来招待客人,自己则几十年如一日,午、晚两餐各吃一小碗红薯稀饭,酒几乎是点滴不沾。而南先生的每日的工作却异常繁忙,讲学、会客、教拳、礼佛、诵经、参禅、打坐、处理会务及往来信函,夜晚还坐拥书城,阅读写作……

台湾的艰难岁月

1949年到台湾的南怀瑾31岁,他面对的第一要务是生存。那时候的台湾,物资极其贫乏,“一串香蕉三个鸡蛋,就是一个摊贩货摊上的全部物品”。起初南怀瑾和温州同乡一同做船运生意,因货船失火,投资血本无归。后来南怀瑾也会说起这段窘迫时光,不过几句就带过了。1955年,困境中的南怀瑾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禅海蠡测》,书刚出版时每本定价新台币5元,根本没有人买。但10年后,少数流传的此版旧书,在香港书摊被居为奇货,每本价值20美元。

在台湾,南怀瑾此前的传奇经历并没有形成太大名气。他的故事,更像是一个传奇的隐士,影响力并不为大众熟知。后来随着经济的复苏,文化逐渐得到重视,南怀瑾隐士生涯中打下的那些根基就逐渐显出了实际意义。邀请南怀瑾讲学的学校、机关、社会团体越来越多。频繁受邀讲学的南怀瑾开始吸引了更多听众,在口口相传中,也逐渐有了新的神秘色彩。刘雨虹第一次见南怀瑾,是1969年10月在台湾师范大学做“佛学概要”讲座的时候,第一印象是这个瘦小的老人“面色与常人不同,那是略微发亮的淡淡的金黄色”。再回忆,刘雨虹也笑,“现在看多了就习惯了,当时真的觉得很特别”。

关于执教,刘雨虹女士回忆起另一个细节,1971年南怀瑾受聘于台湾辅仁大学,正式开设了《易经》课程,可是课只开了一年,南怀瑾就主动停止了,刘雨虹不理解,后来是南怀瑾自己解释,他的课程太受学生欢迎,教室里是满的,窗外还站了人,这就与一些老师的课形成了强烈对比,“为了避免造成别人的不愉快和难过,自己应该急流勇退,以免他日遭忌,反而不妥”。这也让刘雨虹感叹:“老师做事情总是会很细心,不让别人为难。”

写书的人不但要有耐心

1970年3月22日,以“东西文化交流融合为目的”的“东西精华协会”召开成立大会,参加的会员有70多人。禅学班也于1970年7月15日开课,为期6个月,每逢一三五晚上19点至21点上课,参加者学历多是大专以上程度,南怀瑾主讲的课程中包括《论语》和禅学。初办禅学班,虽收些管理费,也只能支付水电及部分房租,连南怀瑾在内,其他来授课的先生们以及工作的人,多是义务性质。再回溯,刘雨虹说,“东西精华协会对南怀瑾的教化目标来说,是一个转折点”,“由以往个人单打独斗的形态,进入一个有组织能发挥众人力量的状态。后来认同支持的人愈来愈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影响力也就从‘点’扩充至‘线’了”。

1971年2月,南怀瑾决定办杂志,刘雨虹说,“他的想法是赶快推广业务,文章千古事,文字的流传比讲演广,该做就马上做,借钱也要做”。1971年4月25日,《人文世界》第一期出刊。南怀瑾写的《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开始连载,此外他每期都要动手写几篇关于儒家、道家以及密宗的文章等。《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在《人文世界》连载两年后,许多人都希望能看到单行本,刘雨虹说,“那时候做任何事情,都是打穷算盘”,负责杂志日常工作的李淑君就把杂志的文章加以剪贴制版,省了重新排版的费用,出版了。这也是由杂志而衍生的第一本书。出书的钱是南怀瑾从股票里挣来的,后来这本书经由朱文光译成英文,于1984年出版,这也是南怀瑾第一本被译成外国文字的书稿。英译本初出版时,在美国销路平平,但日子久了,看的人越来越多,版税也越来越多,并有多国文字译本出版。南怀瑾后来也常常笑说“写书的人不但要有耐心,还要活得命长才行。”

不过在大众中,影响力最为深远的,还是《论语别裁》。这本书的诞生让学生刘雨虹感叹,从协会到杂志再到书籍,“老师做的事情并没有很刻意,结果都是水到渠成”。原本是件很平常的事,南怀瑾用了11个月把《论语》讲完,但因为听讲者中有一个会中文速记的蔡策先生,就促成了《论语别裁》问世。从速记变成文字,蔡策花了半年时间,之后,南怀瑾从1975年9月起,开始整理,到了第二年5月,《论语别裁》出版。刘雨虹说,以后几年《孟子旁通》与《老子他说》的出版,都是同一模式。刘雨虹的评价是,“《论语》讲了几千年,但这次是用时代的角度,白话的表达,加以经史和参的空前方式,所以受到很大的欢迎”。

一位记者在结识南怀瑾之后,曾经有3个多月在香港“近距离观察”的机会,后来撰文回忆描述了南怀瑾处所中宾客盈门的盛况,“通常在下午6点钟左右,南先生便来到会客厅,先点上一支烟,再慢慢品着热茶,看看香港亚视或有线台的电视新闻。这时,提前约好的访客便陆续来到,南先生遂请他们一一落座,开始亲切的晤谈”。“如果怀师要讲课,餐叙便在21点前后停止;倘若当晚不讲课,漫谈会持续到22点半到23点”。

南怀瑾·语录

人生两样最难舍,一是财,一是命。只要有利于人世,把自己的生命财产都施出来,这就是施。但这太难了,虽然做不到,也应心向往之。

“功成身退数风流”,只有人类的心不肯死,永远想在不可把握中冀求把握。妄想违反自然,何其可悲!

没有出世的修养,便不能产生入世的功业。

少年戒之在色,壮年戒之在斗,老年戒之在得。

一个人内心没有真正的涵养,就会变成色厉内荏,外表满不在乎,而内心非常空虚。其实大可不必,一个人好就是好,穷就是穷,痛苦就是痛苦。

中国人做官也好,做事也好,他的精神目标,是要对后代负责,不但对这一辈子要负责任,对后世仍旧要负责任。(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南怀瑾 儿童读经 1970年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