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儒家是粮食店,佛家是百货店,道家是药店
曾经有人问:南先生仅是一介文人学者,如何能拿出数亿的资金来修建金温铁路?南先生笑着回答:“我之所以能拿出钱来修铁路,因为我是在台湾的温州人,温州人与生俱来的商品经济意识。”这只是个笑答,但南先生弄潮商海数载,不仅积累了财富,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商业经验。
对于商业经济,南怀瑾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在他看来,今天全世界的人类文化,最有影响的是四个方面,他们就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凯恩斯的经济学、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思想。而现在的工商界人士,就是始终在凯恩斯的“消费刺激生产”范围里转。
尤其是在商海无常的今天,在实践的基础上,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领会的禅学内涵,南怀瑾关于工商业界的看法和建议,让很多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们深深折服,有很多富商巨贾都曾拜他为师,将他的东方文化思想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南怀瑾曾对一批经济学博士说:“我说你们的经济学是书本上学来,没有用的,我的经济学是实践得来。我做过生意,还赚过大钱;我也亏过三次,亏到当衣服吃饭的地步。懂了这个才懂得经济学,才懂得做生意。你光有赚钱的经验,没有垮台讨饭的经验,不行的。”
金钱固然可以带来富裕的物质生活,以及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是南怀瑾先生一直强调的是功成名就者的社会责任感。南先生曾说:“一个人一生里做一件事情,对世界人类永远有功劳,永远有利益给大家,这个才叫事业,如大禹治水。上到皇帝,下至乞丐,都不是事业,那是职业。”在他看来,现在很多人将工商业做得好,发了大财,或者官做得很大,但那也不是事业,是职业。一个人活一辈子,做一件事情,对社会大众、国家民族做了贡献,真正的事业精神在这里。
巧妙解读儒释道“三大教”
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南怀瑾先生的学识涵盖儒释道,融会诸子百家,但他最鼓励并推崇的,其实一直是儒家积极入世、脚踏实地的作风,先做好一个人,把社会建立好,才是第一重要。南先生把中国文化的精髓比作:“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而幽默的南怀瑾将自己的立世“秘诀”形象地称为“买票不进场”,他的朋友遍及世界各地,各种政党派系身份的都有,如何才能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进退自如呢?他说,“就好像参加一个PARTY,我有门票我就可以进去看看。可是真进场,就被套进去了,我不去。我就是因为一辈子光买票,不进场,所以现在各方面都变成朋友。我对于各党各派都是朋友,到现在八九十岁,原来大家怀疑我是这一派那一党,我的头上戴的各种帽子头衔多得不得了,结果我到今天,始终公平是做一个隐士,我基本走的就是隐士路线。这是因为每一党每一派我都是买票不进场。”
在他看来,中国文化有三“士”。第一个“士”,是自己读书,自己站起来的;第二个“士”是出来做官,“学而优则仕”;第三个“士”叫“隐士”,隐士在政治上的态度,用西方政治哲学的观念,叫做“不同意主张”,不反对,也不赞成,不过是个人不同意。
南怀瑾先生一生自律,刻意低调,从不主动去宣传自己。但在众人眼中,身材不高,总是身穿一袭青衫,脚踏一双布鞋的他,既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学界泰斗,也是淡泊名利、不求闻达、永远宁静超脱且情意醇厚的仁慈长者,但更是永远微笑、呵护备至的严师慈父。他常言,自己的一生“一无所长,一无是处”。豁达大气如此,但熟悉他的人却说,南先生其实经常叹气。他结识的人可谓三教九流,但“曲高和寡”,真正能惺惺相惜的却很少,所以,这份热闹中的孤独叹息更是一份无奈。
不过生日
中国文化有三‘士’。第一个‘士’,是自己读书,自己站起来的;第二个‘士’”是出来做官,‘学而优则仕’;第三个‘士’叫‘隐士’,隐士在政治上的态度,用西方政治哲学的观念,叫做‘不同意主张’
年轻时,南怀瑾先生辞亲远游,人到中年又挈妇将雏去了台湾。“高堂在,不远游。”深受传统文化教育熏陶的他,对于自己一直未能亲自尽孝、母亲离世时也不在身旁一事始终记于心。在他看来,生日为母难日,那天既是母亲受苦的日子,又庆祝什么呢?所以他一直反对过生日。台湾刘雨虹女士曾经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端着蛋糕向他说“生日快乐”,岂知,南先生只是抬头看了她一眼,然后不理不睬。一次冷遇过后,刘雨虹女士说自己再也不向老师贺寿了,以免又自讨无趣。其实,每逢母亲生日那天,南怀瑾先生都心有所感。对他来说,对父母的思念和对故土的依恋是统一和谐而不可离分的,久而弥深,老而弥笃。
为子不能尽孝,为父却要尽责。曾经,一天忙到晚,除了上课及应邀出外演讲,还有络绎不绝的访客,南怀瑾先生一周几乎天天忙碌。但在百忙中,他并没有忘记照顾家庭,至少在周末尽量要与妻儿共度。对于孩子,他则要求非常严格。或许是因为从小就跟随在父亲身边学习,南怀瑾先生的孩子和其他人一样称呼自己的父亲为“南老师”。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