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精神” 我们为什么纪念路遥?
2007年11月17日,路遥逝世15周年。
作家贾平凹说,“时间真快,路遥已经去世十五年了。十五年里常常想起他。”
斗转星移。时隔15年,一个作家还能被那么多人自发地纪念,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发展史上,或许路遥是唯一的。
2006年,曾有一项有关“路遥读者年龄段”的调查。令人惊讶的是,除了众多60、7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外,居然还有许多“80后”。
一些人说,路遥是个勤奋但缺乏才华的作家。然而,在文学直抵人心深处的力量面前,以写作技巧论“才华”难免显得有点隔靴搔痒,弱不禁风。
今天,我们为什么纪念路遥?因为,他是一个用心为一个时代的平凡心灵写作的作家。
“我们的责任不是为自己或少数人写作,而是应该全心全意全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这是路遥在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感言。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当同辈许多作家对西方先锋主义津津乐道、亦步亦趋时,他却执着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写作传统,深入矿区、沙漠,深入最普通群众的生活,执着于探寻改革之交中国农村伟大的变革与平凡人物心灵的变迁。
从某种意义上说,路遥的创作,是在商品经济、消费文化全面到来之前,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最后的深情一瞥。
他短暂的一生是为写作而活的,是为这片土地而活的。
“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色的落叶堆满我心间,我已经再不是青春少年……”,创作完《平凡的世界》,叶赛宁的诗让他感伤,同时又让他温暖。因为,他以平凡的世界,书写了辉煌的人生,描绘出了反映中国社会前进足迹的史诗。
路遥曾说,写作,必须要有宗教般的信仰还有初恋般的热情。无论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还是他自己,都是如此忠实地履行着对生活的热情,坦然地面对苦难。
“人生的路很漫长,但是关键的只有几步。”这是他精神导师柳青的话,也是他最喜欢的。在生活的路上,他不敢懈怠。他笔下的人物也都不敢懈怠。他们都很平凡,但都有着在苦难面前坚韧的意志和朴实的信念。正因为如此,很多读者把他以及他的作品当成了励志的榜样。
可以说,《平凡的世界》就是一部中国广大农村青年在社会转型期的一部成长史、奋斗史,那里有死的挣扎,也有生的热望。正是中国这一代代的青年们,不管条件多么的恶劣,处境多么的卑微,但都脚踏实地、坚强地努力着,奋斗着,才为整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正如他所说,“即使世界上有许多天堂,我也愿在中国当一名乞丐直至葬入它的土地。”这是他对故乡,故乡人民,乃至对国家和民族所承担的责任。
从某种意义上说,路遥,成了"中国式精神苦难者”的象征。这种精神受难,不是西方神学式的高高在上,而是与无数个“孙少平”似的普通人在一起,辛勤耕耘脚下的土地,丝丝入扣,触手可及——正如贾平凹所说,“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
悲剧感背后映照出的是崇高感。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