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莫被“中国式××”唬住

2012年11月01日 09:51
来源:快乐老人报

《齐鲁晚报》报道:因为“石家庄对群体性闯红灯处罚前三名”这样一条新闻,让“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网络流行语再度进入人们视线。其实,近期关于“中国式××”的句式有很多:谈养老问题的《“中国式养老”期待政府更大作为》,谈治堵问题的《“中国式治堵”不能只盯着老百姓》,谈放学接孩子问题的《“中国式接孩子”不只是家长问题》,谈献爱心问题的《“中国式献爱心”呼唤专业志愿服务》,谈车辆号牌管理问题的《“中国式号牌”遮挡了谁的眼睛?》……

莫把“中国式”都看成缺点

“中国式××”其实就是中国特色,有坏也有好。比如,我们的传统文化其实就是“中国式”,像诗词曲赋、民俗风情、四大发明等,就是不可替代的“中国式”。就当下而言,有“中国式好人”、“中国式微笑”、“中国式礼仪”等。不要用自卑的眼光去看待当下社会问题。(网友“芳香”)

没必要言必称“中国式”

不可否认,“中国式”说法确实给人带来新意和思考。但事事皆往上靠,就有点不足取。还有些“中国式××”,不但落入俗套,而且失之偏颇。比如,乞讨流浪人员等问题,国外也常见。还有些问题只是个别存在,也上升至“中国式”高度,更有夸大之嫌。言必称“中国式”,这种跟风态势本身也是“中国式”。(网友“汨汨”)

“中国式”只是吸引眼球罢了

“中国式××”反映的只是一种特色或现象,只是为让某个问题更加突出,引起公众关注。(网友“U盘”)

“中国式”和最近流行的元芳体一样,都只是一个网络体,不必上纲上线。(网友“紫苏”)

“中国式××”,最好不要滥用。什么都用“中国式”,就好比一个垃圾箱,什么都可往里面装。挂上“中国式”,有嚼头,亮眼球,说白了,哗众取宠,奔“钱”途。(网友“言明”)

当下确实不乏“中国式”问题

都说中国式接孩子,人家有校车的,我们有什么?不接怎么回家?(网友“老头”)

“中国式接孩子”也不能怪家长。计划生育政策造就众多独生子女家庭,对这些家庭而言,不容许任何失败和伤害,毕竟成功率是100%,失败率也是100%。(网友“老来乐”)

“养老双轨制”就是“中国式”的养老制度。(网友“长江”)

要说最“中国式”的,莫过于与世界接轨。只接对有关部门有利的,不接有损他们利益的。这就是为何有人调侃“物价向欧美看齐,收入向非洲看齐”的原因。(网友“晚枫”)

说到尽孝,往往要求常回家看看;谈到休假,却存在“中国式休假”。据调查,全球雇员休假天数中国倒数第三,“黄金周”也就成了“中国式”。(网友“蓝天”)

从“中国式”中能看出不少社会问题,也看出人们的生活状态。过马路、接孩子、治堵、送礼、相亲、慈善、买房等,都存在“中国式”。(网友“良玉”)

标签:网友 必称 俗套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