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谁主沉浮
宁夏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段庆林认为,除了书籍之外,网络原创小说衍生出来的文化产品还包括电视、电影、电子游戏、动画等,由于成名的小说本身已经具有一定的市场基础,其商业运作的风险就比较小。同时,“网络创作——实体出版”这相对稳定的运作模式使得网络小说的影响力呈“滚动式”发展。小说的成功带动了商业运作的成功,商业运作的成功更提升了小说甚至是作者的人气。
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杨琳说,网络文学的红火跟网络的红火是分不开的,网络的迅速发展带动出广大的读者群,网络文学就像元杂技、宋元的话本一样是大众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文化的繁荣带来了传统文学门槛的降低和创作群体的扩展。从接受群体上看,平民化的语言,娱乐化的形式,也吸引了大批大众群体,和严肃文学比起来更轻松和容易接受。
北京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张颐武对网络文学予以积极评价:网络文学在降低出版门槛的同时,也破除了文学权威和文学迷信,它的大众性和宽广性反而容易树立自己的民间权威,它对创造力的释放有助于文学质量的提升,这有利于文学的发展。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都是汉语言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传统文学一起共同构成汉语言文学体系。“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峰会”,于2007年12月1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版权协会等主办、联办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本次峰会着重就网络文学的创作、地位、未来发展等多个课题展开了论述,与会各文学界人士、嘉宾作了发言:宁夏作家张贤亮说,作协应该关注网络文学,并且要学会如如何去扶持和引导他们。一旦他们融汇进来,也许能带来全新的思想观念,使作家队伍更活跃,更有生气。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胜友认为,上海举办“网络作者文学创作高级研修班”的实践对作协工作很有启发,作协更需要主动关心他们,与他们沟通、交朋友,达成相互的理解。
由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对中国文学发展方向的展望:新时期的诗歌:有归来诗人群;朦胧诗;还有以激进的语言对文化质疑、破坏与解构同时又反英雄、反崇高、平民化的新诗潮。
80年代后期出现新写实小说思潮。他们注重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强调作品中所呈现的现实生活中应有的毛茸茸的原生态的感觉。;
90年代的新时期长篇小说创作呈现风格多元的艺术倾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坚持传统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格调的写作方法,莫言的《丰乳肥臀》等;一类是探索创新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格调的写作技巧孙甘露的《呼吸》等。此时还出现了“散文热”的文学现象:文人散文、文化大散文、学者散文、人文关怀的散文。如汪曾棋的《蒲桥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张承志的《荒芜英雄路》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而如今的中国文坛,似乎波澜不惊,却又意味深长:“80后”的10作家入中国作协,无疑是热点事件。“80后”被主流文坛认可了;打工文学崛起成底层叙事的主流;“学者作家”、“明星作家”蜂拥起来;网络文学在“制度创新”与类型创新中新生……
同时近年来又呈现出边缘和主流交汇(80年代生作家和主流文坛、网络文学与纸面文学、两种底层写作置换)、中外交锋(中西学者对话)、文学创作和批评互动、作家身份置换(学者作家与作家学者)、文学写作与媒体炒作的互动、市场和纯文学交响等特点,这大概是文坛代际传承具有象征意义的时期。传统的文学奖项继续吸引着大家的注意,而新设立的奖项也在争抢着人们的眼球,“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华语文学传媒奖”、“小小说终身成就奖”、“汉语文学‘女评委奖’”等都有可圈点之处。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创作主体相辅相成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关系正与如今报纸与杂志的关系,在竞争中融合将成为必然趋势。只有将高超的文学功底与网络文学的自由化民间性相结合、相互融汇,才能创作出真正出色的、受到大众喜爱的作品。因此,不成熟的创作主体们需要作家的指点迷津,大家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共同进步,共同为我国的文学事业作出贡献。
职业作家陈村,曾是网络文学的热情支持者。1997年他就开始网络文学的创作,陈村的网络作品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风格与魅力,他在全球中文原创网站--“榕树下”开辟了个人网页,用网络培养了新一代文学青年。显示出了一位职业作家对网络文学的支持与热爱。
作家参与网络文学,其实是给网络文学提供了一个方向。陈村这样一种创作方式,给普通网友开阔了眼界,给网络文学作者一个参照,推动了网络文学的发展。
“人人都成为艺术家”是网络文学的许诺和凝聚力,它成为最自由、最时髦最具表现力的抒写灵性的手段和途径。它模糊作者与读者的严格界限,读者也可以回帖,直接参与作品的创作。其开放性极大地丰富了文学创作的数量和风格,从而使文学实现民间回流,从而更加贴近生活,走近了读者。
但也许要真正实现宏伟的中国文学之梦还有距离。然而,又有什么能阻碍真正的作家呢?他们在喧嚣中保持着自身,在否定中验证自身,在迷失中寻找自身,在市场中回归自身。未来又将怎样呢?我们怀着同样的期待,期待我们的文坛更多一些振奋人心的作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