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歌手万晓利
万晓利档案
1971年生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
1990年至1994年在磁县酒厂工作,其间加入过邯郸一些文艺团体。1997年来北京至今,职业酒吧歌手。
2002年12月发行第一张唱片《走过来走过去》。2006年12月出版第二张专辑《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2007年获华语音乐传媒大奖“最佳民谣歌手”大奖。
2009年开始“夏至——万晓利全国巡演”。
南都周刊记者·洪鹄 单崇山 穿海魂衫听万晓利 夏至——万晓利全国巡演已走过初夏。从青岛到兰州,万晓利唱了十个城市。回北京休整了半个月,如今他再次出发。从广州开始,厦门、长沙、成都到丽江,又是十站,沿南中国画一个半圈。 这一晚如同广州任何一个夏夜一样闷热。水荫路的喜窝酒吧门前,人们三三两两站着聊天。很多面孔上有兴奋的语气和期待的表情。有两个女孩穿着一样的白底蓝条T恤,像对双胞胎。再看看,站在花坛边抽烟的男人也穿着同款的衣服。 这种白底蓝条T恤如今复古又时髦,它叫海魂衫。人们穿上它,等待万晓利唱歌。 38岁的万晓利也身着海魂衫,牛仔裤,帆布鞋,干净清瘦,看上去异常年轻。2005年第一次开个唱,他不知道穿什么好,最后套了件海魂衫。一来便宜,淘宝上最低才卖18块,二来朴素,三来不土。他买了好几件,演出时轮着穿。2007年的一次演出,京城媒体集体身着海魂衫,以表达对万晓利的支持。就这样,海魂衫成了万晓利的标志。 人们把这场巡演命名为“穿海魂衫,听万晓利唱歌”。这晚,万晓利唱《流氓》、《狐狸》、《下岗了》,唱迷茫的见义勇为青年,渴望爱情的小人物,苦闷的下岗工人。他用最深的柔情唱李亚伟的诗《我在双鱼座上为你写信》,唱自己写给妻子的《霞》。最动人的仍是《陀螺》、《达摩流浪者》和《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在口琴单调的伴奏中,万晓利平静简练朴素的句子扑面而来。他说自己并不爱读书,与诗更是绝缘。这令人很难想象他如何写下这些句子——“被刽子手砍下了人头,魂魄还依恋最后九秒。第七秒时从梦中惊醒,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平静孤独,快乐幸福,在这条没有行人的路上。那钻石般的光芒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后一首歌叫《达摩流浪者》,名字源于凯鲁亚克的同名小说。他的朋友颜峻、尹丽川做好中译本后送了他一本,万晓利没看完,但某些意象击中了他,它们正属于那首他搁置许久填不出词的曲子。 对于喜欢第一张唱片《走过来走过去》的人来说,万晓利在《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里的改变有点让人难以接受。嬉笑怒骂不见了,戏谑不再被张扬,抒情也变得节制。这个本来多多少少有些痞性的家伙把脸转了过去,留下了一个沉默的背影。曾经的小市民代言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诗人般的万晓利,但依然朴实无华。 第三张专辑年底就出。歌已经写好,风格再次迥异。万晓利不否认,他每一次的改变都有刻意为之的成分,“我的目标就是把自己一次次打倒。” 达摩流浪者 17年前,二十出头的万晓利被家人安排在河北邯郸磁县酒厂上班。厂里有一个指标去石家庄一所大专进修,领导看万晓利是高中毕业,便选了他。万晓利和他的同学来自河北各地的酿造工厂,有人学酿醋,有人学酿酱油。酿酒的万晓利因为喜爱唱歌而被同学们记住,当年的他一把吉他学齐秦,唱起《爱情宣言》来叫全校女生心醉。 “我这辈子都要唱歌。”万晓利说。1992年,全国人民刚刚明白人生要义是赚钱。万晓利这句话像是倒着走,大家都当他是开玩笑。 大专进修结束,万晓利回到磁县酒厂继续上班,还结了婚。是双方父母安排好的婚事,姑娘叫霞,人好看又本分,也是酒厂子弟。同一年,女儿出生。这时霞才19岁,万晓利20。 进修班的同学来看万晓利,大家都惊叹他们这么年轻就当了爹妈。然而被同学们认为“做了爸爸人生应该踏实下来”的万晓利没能踏实下来。1994年,他先是去了河北丛台酒厂文工团弹电吉他。97年,女儿5岁,他辞了工作离开老家,一心闯北京。父母自是反对,唯一不反对的人是霞。 两个月后,霞带着女儿也来到了北京。万晓利把母女俩接到他住的屋子里,就骑着自行车赶去酒吧唱歌。屋,确切地说是间棚子,搭在人家院子里。棚里什么都没有,万晓利睡在地上,几块门板拼成地铺。没办法更简陋了。 霞哄门板上的女儿睡着,北京生活开始了。 酒吧一唱就是五年。“我太痴迷音乐了。写了好多歌,就想找个机会,把这些歌唱出来”,“来北京前好像还有某种具体的目标,比如特别想出一张属于自己的唱片。可是日复一日地唱下去后,前面的目标消解了,唱歌成了生活本身。”万晓利说。 住窝棚睡门板的日子,他过得,霞也过得,她甚至不觉得睡地铺有什么不妥。钱不够家用,她就去打工,做临时收银员,有什么活都干。白天,她去上班,万晓利在家,带女儿,练琴,写歌。晚上她回到家,他又蹬着自行车去酒吧了。 诗人尹丽川曾经这样谈及万晓利—— “北京夜未央。酒吧中买醉的人没醉,不想醉的人醉了。万晓利和这些纷纭是非没什么关系。他不理解世上怎么会有那么多人为了一点得失得意非凡或痛不欲生。他唱完他的歌,收好他的琴,骑上他的自行车,独自回到他简陋的家,每晚如此。这样的生活,他一过就是五年。这样的日子会给他的心灵沉淀些什么?痛苦?忍耐?孤独?万晓利似乎绕过了常人惯有的这些感受,而渐渐涅似的获得了某种人生的大平静和大安宁。” 2009年夏天,万晓利在广州唱歌。演出开始前,霞帮忙在酒吧门口卖票,年轻女孩们穿着海魂衫,激动地涌进酒吧等待她们热爱的万晓利吹第一声口琴,没人知道那位带着邯郸口音、给票之后朝每个人微笑的是霞,就是他歌里写的“我冰冻的心/只能在你泪里融化/我深爱的霞”。 去任何地方演出万晓利都带着妻子一起,像《东邪西毒》里的洪七,牵着骆驼带着老婆闯江湖,只是骆驼换成了吉他。灯光渐暗的台上,他抱着琴,脚下必放着一瓶酒。唱到兴起他总要喝酒,霞要保证他不至于在台上喝高。 演出结束后,一群人去消夜,霞抢着买单,一桌本地人谁也争不过她。她不会给你那种“站在丈夫身后坚定地支持其事业的伟大女性”的感觉,他写的歌,她时常觉得没调,不好听。但她就是觉得跟着他怎么着都没问题,一起吃苦,一起辗转,一起赚钱。她和万晓利是真正的一路人。 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2007年夏天,“我认识万晓利”的广告被十三月音乐公司投放到地铁1号线。从复兴门到大望路,这个曾只在夜晚的酒吧里出现的名字像偶像歌手一样铺满了地铁。无论从文化还是商业层面,为万晓利投放地铁广告都堪称创举。此前,中国独立音乐领域普遍缺乏类似的商业投入。 万晓利也搭地铁,看到了,只觉得“特别难为情”,生怕旁边有人真认出他来。“什么是民谣?什么是独立?”他喃喃自问,“我就是个歌手”。 但“独立”是十三月的老板卢中强必须考虑的事。十三月由音乐人卢中强、龙隆、洪启共同创立。卢中强有在大唱片公司的工作经历。为新民谣音乐人做厂牌发行唱片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 “我们当时就签了他们两个,万晓利和苏阳。十三月一开始的时候纯粹是理想在支撑,结果无心插柳柳成荫。他们的音乐都足够好,我们觉得值得做。他们(主流歌手)用什么样的环境录音我们也用什么样的环境,他们打广告我们也打广告,他们拍MV,我们就用最好的人做Flash。”钱柜KTV里,万晓利的三首歌赫然在目。早前,独立乐人往往不屑也没有条件进入KTV市场。 万晓利和苏阳的唱片在市场上的反响之好出乎预料。“他们俩的唱片60块钱,卖了1万多张。而且是我们自己去卖,没有找任何发行。我觉得会越来越好。”卢中强对未来信心十足。 在乐评人李皖看来,近几年来万晓利、苏阳、周云蓬、小河等民谣歌手的异军突起不啻为一幅奇景。“民谣是流行音乐的起源,保留着强烈的人文精神,这是对真切现实有回应有呐喊的音乐。民谣歌手一般意义上是人格健全的民歌歌手。” 万晓利的歌从市井小民的戏谑开始,越往后越自省内敛。“这些东西万晓利应该并没有想过,他是一个特别、特别本分的人。如果说周云蓬对影响当下社会还是有意识地追求,万晓利的转变则完全出于天然。”李皖认为,“酒吧是闲人去的地方,是消费的地方也是交流和共鸣的地方。”酒吧里的民谣乐手以及多次来现场聆听演唱的酒吧客们互相碰撞,酒吧成了当今中国隐形的沙龙,酝酿出强烈的小圈子文化。 小众的万晓利也可以开全国巡演。网络上的ID、沉默的听众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涌来,为这并非偶像的单纯歌者喝彩。报纸杂志的娱乐版音乐版向来被偶像歌手占据,“所谓独立歌手缺少受众,往往不是音乐的问题,而是渠道的问题。”李皖和卢中强的看法一致。如今类似十三月的独立厂牌逐渐不再罕有。卢中强相信:“只要你内心还有柔软的部分,你就会被万晓利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