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应亮:电影节浮躁像乌托邦 重庆影展立足平民化

2011年12月15日 18:51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吕美静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电影语言少有突破源于社会政治环境束缚人思想

凤凰网文化:在你举办这些届独立电影展的经验看,现在的独立电影创作是什么状况?

应亮:我也很难全面的说,剧情片的状况可能是越来越分化,有些有剧情片创作意愿和能力的人,可能不会留在原来传统意义的电影层面了,会往一个相对体制或者电影频道具体化一些的部门,这样一个层面去拍片子,但也不能说这些人拍的不是独立电影,比如杨瑾的新片,包括过去赵晔拍的《扎赉诺尔》,它的精神还很独立,但自我审查、题材选择,包括接受者态度,不管是公众渠道负责人、老板、受众,他都会考虑到,也肯定跟原来的不太一样;纪录片这几年还挺好,一直有新的导演,片子也开始出现一些探索,甚至在电影演员上都有一些自觉的变化,比如李凝的《胶带》,第一人称比较生猛那种状态的东西。

我自己的判断是,如果一个国家处在文化发达的层面上,特别好的独立电影确实是试验点,那样的电影直指电影本体,就是声音和画面的革新和发展,也包括直指人的精神,不断地进行打破和自我修建,但目前中国的独立电影我没有太多看到,可能一些发达国家的电影人会有很多通过实验片的方式,不断地建立新的电影方法和看世界的方法。曾经中国因为整个社会政治环境束缚了人的思想,几代人下来到今天,更多的作品还是反应现状的,语言本身没有太多突破,就题材来讲。因为即使是天生有自我完成的能力,也会受限于客观的环境,几十年来中国断代的历史,不能继承更多新颖的东西,或者说不能够有更多的前辈给他们。创作其实是几百年的积累和培养,它才能够有真正新的东西,对于人的精神层面,用电影或者文学或音乐等艺术方式,对人的精神层面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探索。现在的中国独立电影还差太远,不管是纪录片或是剧情片。

凤凰网文化:中国目前独立电影的产量如何呢?

应亮:好的量太低,比如重庆影展,其实能选的片不多,只能说那些拔尖的电影质量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或者说有一些质的进步,比如真正把纪录片跟剧情片的界限模糊了,而且说它是实验片都可以,像《牛皮》就是过去点滴生活的回顾,同时是一次比较重要的纪录。再比如万玛才旦最近的片子《老狗》,这样的片子在国际上都是属于顶尖的电影,这种情况肯定要比刚开始普及DV摆脱大工业生产(2001年前后)有巨大变化,那个时候用DV拍一个《海鲜》已经很好了,但是它的方法还是很工业的,有几百万资金拍一部,还是用一个生产团队去工作,而《牛皮》才花几万块就完成了,《老狗》几十万就完成了,那肯定很不一样。

但大部分的片子不值得太多去介绍,或者说更多的跟学生作业差不多。从DV普及到现在这么多年这是一个自然的情况。组织影展就有责任做一个选择,有责任去把一些有启发的东西介绍给观众,这是影展的功能之一。

凤凰网文化:为什么你说国外做纪录片的人可能更纯粹呢?

应亮:也许是历史传统,比如说我们开始有独立纪录的意愿是上世纪90年代末,但是上世纪70年代,像日本的袁一男、小川绅介三、四十年前就已经这么做了,我们好像做什么样的片子都跟设备有关,但是人家当年用35毫米胶片一样把生命的一大部分时间丢到田野里,丢到跟自己有关的一个空间里,进行一种特别私人的表达。那就是说中国总是摆脱不了资源、物质条件这些,到今天其实依然是这样,当用DV拍拍纪录片的人面对电视台体制的诱惑,面对国际发行诱惑的时候,很多人还是在往那方面去走,往那方面去走就不管是题材选择,连表达也得自我去做一些限制。

这个可能不仅是电影的问题,比如民族文化,或者说民族价值判断,这是这些层面上的事情。但是如果像韩国那样彻底解禁,中国电影又会是什么样子,也许遍地是《肉浦团》那样的电影。

所以说中国所谓的独立精神,我自己会感觉相对悲观一点。我自己也很难避免,因为我每次创作的时候也必定是受到一些影展的支持,或者有一些放映诉求,我在选题材和拍东西的时候就肯定有非常强烈的顾忌,我只是尽量做一些自己意识能主导的,尽量排除一些东西,让自己觉得还过得去,就这样。

凤凰网文化:为什么剧情片导演会有走向商业的趋势?

应亮:因为做剧情片这方面的原罪感比做纪录片要强很多,我自己也一定有,只是我比较弱,原罪的来源是在于专业的训练,那种训练让你很快进入一个职业角色,然后明白电影就是剧情电影或者传统电影创作,依靠团队,依靠工业链,这本身是没有错的。

但是这种东西你操练和受教这么多年,在学校做作业的时候也是奔着这个目标,同学的话语也是这样的方向和态度的时候,你自然的价值观就是那样的。当你毕业以后很多年了,十年或者五年,那个时候你还没有做一部在电影院上映的电影你会有原罪感。

这种原罪感在于教育告诉你:你有责任。但是这个东西实质上是很虚的,你有什么责任,但是已经爱电影,学了那么久,付出那么多,我不要对不起,可能是一种善意的理解。我跟它发生关联这么久了,为什么我所拍的东西不能够和公众有更多的接触,剧情片的这种原罪根深蒂固。

风格只是卖点 想拍好的电影应该更多地去生活

凤凰网文化:你觉得形成自己的风格是一种成熟吗?

应亮:自然的形成当然是一个好事,是一个成熟的标志。但很多时候是刻意的,不恰当地在形成,或者说不完全是自己的。因为练的不够多,没有一个公平的环境给所有的人,比如有一个导演,其实他最适合的是做一个音乐电视导演,但是他没有机会。现实是不健康的,不管是人才体系,像电影教育都不是一个健康的状态,所以风格只是用来卖的,只是一个卖点。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应亮 影展 乌托邦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