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不复再有:电影和我们一起分享生命的延伸

2011年12月13日 16:35
来源:凤凰网文化综合 作者:33%angel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11月26日,在cifvf2011的闭幕礼结束后,终于和应亮合了张影,我拿了一卷hp5迫冲到3200度,不知道出来的影像会是什么样貌。但这样的影像可以留下就很高兴了,因为这样的心情也许不复再有了。

我还能记得填专业的时候,一志愿写了油画,我爸问我二志愿报什么,我想当然的说,雕塑么估计一志愿录不上二志愿没戏的吧。要么弄个特别点的玩玩,编导啊?爸爸说随便你,我想编导也许是拍电视剧的。。那该多无聊,要么摄影吧,当时看了很多王家卫和岩井俊二的片子,觉得摄影师很牛逼啊。 我爸爸说可以啊也许挺好的,图片还是影视呢,我说影视估计要牛逼一点吧。。要么影视吧。谁知道呢反正考着玩玩的,顺路考一下这个学校吧。

谁料一路顺了4年。分数超过一些吧,还是被录到了第二专业。

08年我刚来这个城市,然后对这一切充满着不习惯和难以接受。我心目中想象的是一帮热爱绘画的人一天到晚搞在一起讨论画画,当代艺术之类的东西。结果却很扫兴的发现一节画画的课都没有。自己画画吧,感觉身边的气氛好像不是很有热情继续了。 身边的朋友还比较陌生,所幸的是同宿舍的朋友人品都挺好而且还蛮好相处的。但还有一些人的自以为是尤为让我反感。没办法,这种人现在还那样。我也持续抱有着对这些人的成见。所以整个是一个烦躁的心情。到处去认识了一些奇怪的人,加入一个什么社团,问里面的同专业的学姐我们以后能不能拍电影啊。

她说不太可能吧。 当时认为电影就是用胶片拍的吧,一定要那种很大很大的,一开后面就嗡嗡转的机器才可以拍电影呢,那才叫电影诺。可是,我们学校什么都不给我们呃,什么器材都没有诶,噢。。借过一个小DV和190P。 但是根本不够一个班用诶,其他器材,滑轨,摇臂又不能用,又没有灯具。后来开的高清平台连机器都要一天300块出租给我们。而且老师好像也都不是学电影的呢,都不教我们什么技术。只有吴老师上课比较有意思,可以谈一些比较有趣的社会性话题,又能教会我们很多基础的技术。其他课感觉跟想象的充实的大学生活相去甚远。

为什么交那么多学费都好像没人管我们一样诶。 学的都不是电影嘛,同学好像都没怎么看过电影一样的嘛。 去他吗的,当时以为我自己多屌类,其实算个屁,算个什么啊。也不过就是个影迷罢了。  我记得小时候苏州4台一直会放阿飞正传,东邪西毒,重庆森林什么的。 那是我最开始觉得电影是美的吧。  

阴差阳错,又看了岩井俊二的片子。哈哈,文艺青年都懂得。又看了教父啊,阿甘正传啊很多这种。大一看了很多别的片子,喜欢上了大卫芬奇的搏击俱乐部太棒了。 喜欢了,穆赫兰道,迷墙,傀儡人生。这样。很多好看的片子。让我对电影特别特别有兴趣。特别特别。好像学了这个也不能拍电影一样。好无聊, 换专业吧还是学油画吧去画画吧我坚信我要是画画画的很好以后肯定也可以拍电影呢, 我对美起码有深刻的理解吧,电影不就是个美的东西么。然后我一方面打听着如何去转这个专业,一方面又在到处和独立影像社啊这些人玩。 都是很好玩的人呢。 用现在的话说一帮文艺青年吧。

在咖啡馆放片和导演现场连线。 对我来讲都是很新奇的啊。然后就到处搭讪啊什么的。11月份来了。 cifvf 2008是这个独立影展的第二届。我在网上看到消息,有两天的放片,他们说南坪离我这边近一点,。我去南坪看好了,重庆真的还蛮大的,苏州啊,城里骑车的话到哪都可以在半小时多吧。重庆就不啊。都很远。然后找路又找了很久,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南坪区政府旁边蛮小的一个放映厅,叫江之南影院。

那个放映点现在已经被取消了。我进去的时候已经放到一半了电影,我清楚的记得那是一个剧情长片,讲农村的基督教的,是甘小二的《举自尘土》,然后中间放了2个短片,有雷磊的一个动画,下午放了赵晔的《马乌甲》。那时候我也不知道什么叫独立电影,就是觉得真是好看,好像明白什么是电影了。虽然后来觉得那天明白的是什么是拍电影。那个片子成为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活了十八九岁最喜欢的一个片。但是我好像终于看到一个可以拍电影的办法。不是用胶片,也不用花很多很多的钱,不用管审查,不用管拍出来挣钱吗,有观众看吗。数字机器给了我很大很大的希望。我觉得我有个好点的摄影机就可以拍电影了。

我操那可是电影啊。 不是电影而已,是他吗真电影。那天回家的路上,我不知道车站在哪里,但是我就一直走。我也不知道我走了多久,经过一天的起早和看片已经很累了,但是我觉得我就是停不下来,我的腿停不下来,我要一直往前面走。听不到马路上的人声和车鸣。结束之后我给每个我看过的片子的导演发了E-mail 并向他们讨DVD,很多人都回信了竟然。跟我讨论了很多想法,但大部分因为版权没办法给我DVD。结果赵晔刻了一张《马乌甲》给我。我不转专业了换专业的钱我买了相机和HDV机器。那时候我们班有2个哥们买了2台机器一台2万5 一台3万有人去学别的了。我觉得,我喜欢留下来继续做这件事情。

然后在独立影像群里认识了一个女生,她也喜欢电影。聊了很多,和她一起看画展,话剧,去西西弗看电影。她看了很多电影,听了很多张CD,写很多文字。懂得倾听和分享,温柔。我想对她表达我的好感,可我也不知道怎么去做。我记得她说最喜欢《2001太空漫游》,《碧海蓝天》 然后就是《马乌甲》了,可以排到她的TOP3。我便不告诉她我有马乌甲的碟子,刻了送给她。可以有一个也那么喜欢电影的女朋友太好了。这样我拍的东西总会有观众的。至少还有她一个人肯认真把我拍的东西看完吧。

第二个学期来了,9月的重庆不是人呆的,我们早早过来交钱,然后就放了高温假。我们住在宿舍的顶楼,天热的人除了苟延残喘没什么别的力气,然后我又看了对我接下来这两年特别重要的作品。第一次看《一一》的时候,我只看了5分钟就关掉了。后来我试着去看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那是一部4个小时的长片。在写岩井俊二的一本书中看见片名,说莉莉周有些是学他的。我抱着看10分钟就关掉的心态。坐在40多度的宿舍里面,从下午1点看到了晚上5点。一刻也没有停下。我草,那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拍出这样的片子啊。又看了一遍《一一》。这部片子不用多说。相信看过的人都会被折服。这个片子是至今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电影。他在影像语言上太过于精致。以至我现在甚至有些害怕他,他对我影响太大了,我怕自己陷入一种模式,一种固定的东西。但是当时他让我很想去拍东西。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基耶洛夫斯基 转专业 影展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