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FF8实验短片邀请展:捉影与造像
“行为性”则更易理解,它通常也带有“表演性”。60年代最吸引人们眼球的是偶发艺术和行为艺术,而且因为白南准所属的激浪派也推崇表演艺术,那时产生的录像艺术也就沾染了非常明显的“行为性”。早期很多录像艺术作家如布鲁斯?瑙曼(BruceNauman)、威廉·韦格曼(WilliamWegman)等,都是直接记录自己的行为艺术作为录像作品。
袁晓舫的《金鸡独立》其实也可以说是个行为艺术作品。而李凝的《肢体游击队MV》则比单纯的行为录像更进一步,综合了肢体表演和纪录片、剧情片,表现了他率领的着名的“凌云焰肢体游击队”在舞台和生活中的上天入地、翻江倒海。丰江舟+张琳的《后宫》是他们共同的“四分律媒体工作室”的最新媒体剧场力作,其行为、表演成分又披上了科技的华服,表现了一对男女在三维图形、互动影像(动作捕捉)、建筑投影创造的虚拟世界中的纠结与恐慌。虚拟影像已经可以和人类一起,作为舞台上的主角。
以上粗浅的分类仅为个人论点,希望以这种方式加深观众对这些优秀的影像作品的理解。末了,又想起今年6月看到的一封李凝写给CIFF组委会的建议信:他认为按照剧情片、纪录片、实验片这“老三类”来进行选片的“游戏规则”已落后于时代,因为越来越多的作品已混合了剧情、纪录与实验,无法被简单归类。这的确是整个独立影像面貌的大势所趋。因此,这次把实验单元再细分为实验电影、录像艺术相信也会引起一片争议。个人拙见是:艺术史就是在不断地分类和解构中向前推进的,如果完全没有理论框架,也刺激不了艺术家们反叛的精神。所以,这次的“实验短片邀请展”是在美学上对中国的实验电影和录像艺术的一次尝试性梳理,希望激发起同好的建议、意见甚至批判——这样的影展才符合“实验影像”的“实验”本质。
希望往后的中国独立影像,不管是剧情片、纪录片,还是影像艺术,都继续实验下去,让理论家们继续在思维和创意的火花中炫目。在这样的激情下,在中国独立影像活动中走得最久的CIFF也不仅是影像作品的大本营,更是导演和艺术家们的“灵感工厂”。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