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日本学者批村上春树:他把具体的社会担当虚无化了

2013年10月10日 10:04
来源:凤凰卫视

村上春树的治愈系特征

那么一开始这本书的翻译者秦刚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译者序跟导读,比我平常见到很多的译者导读,做的背景资料介绍比较好。比如说这里面就说到,有一个字眼是理解这本书的关键,这个字眼叫疗愈,疗愈其实这几年,港台也都非常流行,比如我们说某部电影是疗愈系列,某个音乐是疗愈系音乐,某个作家是疗愈系作者,所谓的疗愈指的是你好像生活中很多压力,你有很多精神的困难跟问题,看了一下这个电影,听一下这个音乐,你觉得好舒服,好像被治疗了一样,这个叫疗愈。

而疗愈这个字在日语是个派生出来的新词,最初进入日本流行语排行榜是在1999年。那么日本社会在九十年代之后,有一个非常强烈的疗愈需要,就是经历过刚才我说过的地震跟毒气事件,还有泡沫经济的爆破之后,好像很多人都有一种生活上的困难,而在2002年9月10日,村上春树这本《海边的卡夫卡》出来之后,很奇怪,出版社居然把它也定为一个具有疗愈效果的小说,很多读者也都有这样的反应,很多读者都觉得自己被疗愈了,这本书看完舒服了。

为什么呢?这本书为什么有这种效果呢?我们来想想看,这本小说其实本来具有的结构,就是用了希腊神话,我们港台翻译的《伊底帕斯王》,大陆翻译是《俄狄浦斯王》,里面一个经典的典型,《俄狄浦斯王》我们都记得小时候,他父亲就知道有一个预言,就说这个孩子长大之后会杀了自己爸爸,娶自己妈妈,所以把爸爸就把他放逐出去。结果阴差阳错,这孩子将来长大了,野外遭遇到自己父亲,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他父亲真杀了,就像原来的神话预言所说的一样,然后他继承了他杀死这个国王的太太当他太太,也就是他的妈妈,所以他真的是弑父娶母,这是一个很经典的故事,后来佛洛依德也把它变成一个用来说明每个男人都有这种弑父娶母情意节。

《海边的卡夫卡》里边有一个男主角叫少年卡夫卡,他好像也是有这个诅咒在身上,然而这个少年卡夫卡没有对来自父亲的诅咒做出任何挣扎反抗,反而刻意的去践行这个诅咒,而且对于人伦禁忌的触犯,不仅没有为他带来任何道义上罪恶感,反而成为他在命运中自我拯救的一个决定因素。

我们再来看,那么这个事情呢,也就说小森阳一试图告诉大家,这本书就是想告诉我们,我们虽然犯下了重大的罪名弑父娶母,但是我们不需要为他付出代价。而更有趣的地方是,这个书里面,把这个问题不止是这个少年卡夫卡弑父娶母的问题,还跟日本过去的战争拉上了关系。在这个小说里面有很多线索就牵涉到当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仿佛连这些责任也连带着可以从读者的心里面消除掉。在这里小森阳一就提到,有一种叫做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症,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就是一种你受到了巨大创伤之后,你精神有点难受。

那么治疗这种病的方法是怎么样?现在最有疗效的一个方法,是让这个患者去想回当初让你创伤的经验,比如说撞车的那一刹那,比如说目睹一个悲剧的那一刹那,然后叫你这时候,脑子里面一直看着这个影像,同时你的眼神,你的目光、眼球,追随治疗师的手指,随着你眼球的左右移动,患者的创伤经验的意向,就一瞬间就能消失了,小森阳一认为这本书基本上就发挥了这样一个效用。

当然我们这么讲,好像很抽象,电视观众可能会觉得讲什么,没办法,这本书花了相当多的篇幅来分析这一点。但是我觉得我们现在可以看看,这里面举其中的例子,这里面有一个人物,叫中田,它是唯一一个经历过二次大战那个年代活过来的人,可是他却失去了当时的记忆,也失去了阅读文字的能力,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曾经受过女老师的虐待,冈持老师,而这个老师为什么虐待他呢?因为她的丈夫后来死在菲律宾的战场,二战的时候,所以这个老师就觉得这应该是我虐待这个孩子,导致我的丈夫死到,这是上天对我的惩罚。

小森阳一的解读就说,这是不对的,因为当时真正让他老公死的,并不是因为她害了这个孩子,而是日本天皇,所以这么做,就好像把一个重大的政治责任给转移到一个个人命运身上,当然这是小森阳一的解读,我觉得他解读的非常精密,但是你也可以完全顺着他的路数,读出完全不同的结论,也许各位自己看一下自己的判断。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村上春树 社会担当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