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国作家为何迟迟缺席诺贝尔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 14:57
来源:凤凰网文化综合 作者:兰守亭

东西方文化价值鸿沟难逾越 文化趣味倾向西方标准和判断

马悦然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对中国主流文学有意 忽视可能还有其他原因。马悦然尽管通晓汉语、中国文化,但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文学以及人文思想与传统的中国人肯定是不一样的,他的思维方式仍是西方 的。由于中国人和西方人生活的环境不同,西方汉学家无法进入中国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只能看到一些表面肤浅的东西,而难于深刻理解中国文学作品的内涵。这也 是他们对中国文学状况把握不准的主要原因。

马悦然以精通汉语自居,尽管他可以对中国文学提出独到的见解,但文学与产生它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生活在西方世界的马悦然,他无法与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人同呼吸、共命运,所以他无法深入了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他所谓对汉语的精通,只是相 对西方人士而言,他对中国作家的评判,难免失之偏颇。

文学尽管有相通性,但中、西方的传统习俗、价值观念有很大的差异,文学的相通性有一定的 局限性,比如,让欧洲人感动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是不大能打动中国少男少女们的心扉的。而让中国人怅然泪下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也一样很 难赢得欧美情人们的眼泪的。尽管其他第三世界的作家也陆续获得过诺贝尔奖,但这些作家大都通晓一门外语,有的经常穿梭于英、美、法等西方国家,他们的价值 观与西方的主流文化是接近的。诺贝尔评委们按照西方人的思考方式来筛选作家及作品,由此看来也是不足为奇的。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诺贝尔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