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专家称诺奖评价莫言太粗糙:他并不魔幻,他很现实

2012年10月16日 07:34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梁爽

中国业界早有认定

莫言是“当代文坛最牛的一个作家”

羊城晚报:您怎么评价莫言现在在中国文坛的地位?

张柠:综合评价,我们业界认为他是“第一把交椅”,当代文坛里最牛的一个作家。他的讲述和叙事太牛了,完全是别人无法模仿的,你完全想不到他的叙事会那样走。

羊城晚报:与中国当代文坛的其他作家相比,莫言具备什么独特之处,使他能够得奖?

张柠:我曾在文章《文学与民间性———莫言小说里的中国经验》中讨论莫言小说中的民间话语方式。通俗点说,莫言笔下的世界是非常中国化的,特别是表达六七十年代、他的青少年时代的中国乡村经验。在这个中国乡村里面,有一些肉体经验的表达,比如饥饿、残酷、伤害,小说中的人都是驼背、少了一根指头之类的中国乡村的民间人物。他最早的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塑造了一个小孩叫黑海,这是一个典型的乡村小孩。他是一个饥饿经验丧失,很瘦、不知道饿的孩子。同时,他的痛觉经验也丧失了,摸工地上烧红的火钳,手指头烧得冒烟,他都不知道疼痛。为什么丧失呢?太饿了,饿极了,饥饿经验就丧失了。他的肉体遭受了许许多多的伤害,对伤害经验就不敏感了。

但是莫言并没有让这个小孩因为饥饿和伤害而死,这个小孩有另外一种超常的经验,听觉经验。他可以听到许许多多别人听不见的东西,比如菜地里虫子的叫声、别人的歌声。他可以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所以他特别幸福。莫言一方面把底层的伤痛经验推向极致,另一方面在它将要接近极致的时候,突然通过想象力起死回生,这是莫言的特别之处。莫言的小说中想象力非常奇特。另外,他的语言是像开了闸的水一样蜂拥而至,有的他自己都控制不住,有时候特别非理性,但非理性的背后又充满了幽默和机智。

保护文化“国宝”说真话

好机制激活作家想象力

羊城晚报:中国作家应该如何看待这个奖?是否会影响中国文坛未来走向?

张柠:首先,中国所有搞文学创作的作家都应该高兴。不管你心中对这个奖是认可还是不认可,有一个人获得这样的荣誉,都应该高兴。另外,应该更有信心,因为还是有很多人在关注中国文学。莫言得奖之后,全世界都更关注中国文学,我们应该更有信心去创作。这是好事,我们学校里文学系的学生也很高兴,全世界都把目光指向这儿,学生也有信心。

羊城晚报:这个奖对中国的作家有什么启示?

张柠:还是要坚持自己的风格。不要见风使舵,不要什么好处都想得。那里有钱我也写一个,这里有名有利我也捞一把,这种人永远写不好。诺贝尔奖奖励的是一个作家终身的创作,而不是奖给某一部作品。一个作家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文学创作,坚持自己的文学理念和理想,这种人才可能进入别人的视野。那些哪儿热闹就凑哪儿的人,过年写过年的小说,过节写过节的小说,五一写五一小说,十一写十一小说,这种作家是不可能写好东西的。实际上官方也不鼓励这种东西,那种赶时髦的东西是不行的。

羊城晚报:以您对莫言的了解,您觉得这次获奖对他可能有什么影响?

张柠:莫言是一个很“淡定”的人。我想他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他应该更大胆地写,更勇敢地写,更有开放性,方方面面都可以写。这对他应该是一个更大的促进。

成为了第一个在大陆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不论认可不认可,这都是一个世界性的荣誉。现在他不就成为“国宝”了吗?是“国宝”就要保护他,允许他说真话。他应该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的一个标杆式人物了。

羊城晚报:获得诺贝尔奖跟中国国力的提高有没有关系?

张柠:对中国有一个启示———精英艺术对文学艺术越宽松,它越可以使这个国家的文学艺术走向辉煌。越禁锢,越管制,它越完蛋。如果没有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对文学艺术生产的管制逐步放松,就不可能有莫言,以及以莫言为代表的这一批优秀的中青年作家。这一批作家慢慢地在世界上崭露头角也是改革开放的一个产物。1976年以前,我们出现了什么有国际影响力的好作家?没有。那都是计划经济制度下的计划生产,文学也属于计划经济的一个环节。到处都绑起来禁锢想象力,怎么可能产生好作家?改革开放到现在30多年,学术研究领域和文学创作领域确实在逐步放松。这是一个宝贵的经验,你越开放,越尊重文学艺术自身的规律,越有可能产生好的作家。那么以后我们期待的不仅是作家得诺贝尔奖,还可以期待我们的动画片、流行音乐、通俗文学等文化产业走向世界。

我觉得莫言得诺贝尔奖是一件好事。现在中国不差钱,以后的中国要有文化。不要说到文化就是孔子、老子、庄子,别人连鲁迅都不知道,1978年以后的当代中国文学作品为人所知,其他国家才尊重你,不把你当暴发户看。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文学理念 作家 艺术走向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